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观察】韩国微短剧新格局:本土平台崛起,中国平台领跑

导语:尽管韩国本土平台加速崛起,当前市场主导者仍为外来平台,尤其中国平台(含中资背景平台)处于领跑地位。

  (作者:李在荣,系东北师范大学日韩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釜山国际影视节目展专业委员、亚洲微短剧大奖组委会运营委员。本文有删减,全文刊载于即将出版的《中国微短剧发展研究报告(2025)》,敬请关注。) 

  导读

  近年来,韩国微短剧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平台数量从 21 个猛增至 89 个、下载量和销售额同比暴涨数倍,本土平台加速涌现,中国平台持续领跑。Kakao、Naver、KT、TVING、Watcha、Krafton、I WILL MEDIA 等多方力量入局,推动微短剧从试水阶段步入体系化发展时代。平台生态、商业模式、内容题材与用户结构均发生深刻变化,韩国正快速形成新的微短剧竞争格局。

  起步晚,发展快

  2024年是韩国微短剧产业化的元年。虽然此前已有制作机构试水微短剧,但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间,韩国本土微短剧平台集中涌现,在平台数量、下载量及销售额三方面均实现爆发式增长:平台(应用)数量从21个激增至89个,印证了市场热度的快速攀升。下载量与销售额也同样增长迅猛。2025年1月,韩国微短剧应用的月下载量突破220万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逾10倍;销售额达640万美元,同比增长近7倍(见图1)。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此外,Sensor Tower数据显示(统计期:2024年1月1日–2025年2月15日;统计范围:韩国“电影及电视流媒体”类别),在下载量增速前十的应用中,微短剧应用占据7席;销售额增速前十的应用中,微短剧应用更高达8席,充分佐证了该领域的爆发性需求。

图片

图1:韩国微短剧APP下载数量及销售额增长情况

(Google Play & iOS,2024年1月-2025年1月)

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多方入局,产业格局正加速成型

  自2024年起,韩国微短剧市场形成门户平台、电信巨头、流媒体平台、游戏公司及制作公司多极并立的格局。多方力量的涌入驱动了韩国微短剧在平台生态、内容生产、海外拓展和资本合作上的多维发展。

  门户平台方面,头部社交平台Kakao依托覆盖超90%韩国用户的生态优势,将短剧深度嵌入旗下知名门户网站Daum首页与新平台Loop,主打2分钟竖屏剧,并联结网文IP与K-Pop资源探索“短剧+音乐+周边”变现模式。2025年创立原创短剧品牌“Short”,推出《鬼魂可以洗吗》等多部热门IP改编热作,并计划在KakaoTalk增设“发现”专区,打通社交与微短剧消费场景。门户网站Naver则通过旗下独立平台Clip联动Naver TV与Naver webtoon,实现“漫画→短剧”快速转化,并招募数千创作者建立“基础奖励+绩效奖励”机制,以提升内容生产力与创作者黏性。电信巨头正将微短剧纳入核心战略。韩国电信(KT)整合子公司资源,2025年起试水微短剧制作,采用“工作室模式”聚焦内容开发(而非平台竞争),应对全球平台竞争压力。流媒体平台方面,本土龙头TVING自2024年底启动短视频服务,初期提供长剧的精简片段(约1分钟),计划开发10分钟系列微短剧。2025年明确将微短剧作为区别于其他流媒体平台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发布20余部微短剧片单。Watcha于2024年设立微短剧平台“Shortcha”,形成平台运营与内容闭环。Krafton等大型游戏公司通过投资微短剧平台,助推Vigloo等本土平台崛起。大型影视制作机构如I WILL MEDIA自2024年启动微短剧业务,覆盖作品征集、开发制作及全球发行全链路。 

  本土平台开始兴起,竞争激烈

  韩国微短剧平台虽然起步晚,但增长势头强劲。2024年3月,首家本土平台TopReels率先上线,此后多家本土平台相继入局,仅2024年就有6家平台上线,2025年又新增2家(见表1)。运营主体背景多元,涵盖游戏开发商(如TopReels的运营方Neorigin)、音频服务商(如Vigloo的运营方Spoon Labs)、电商企业(Alwayz的运营方)、流媒体平台(如Shortcha的运营方Watcha)及网络IP供应商(如Pulse Pick的运营方D&C Media)。

图片

  其中,处于领跑地位的是Vigloo。自2024年7月上线后迅速获得1200亿韩元(约合9000万美元)战略投资,稳居韩国本土平台下载量榜首。其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当前近半营收源自美国市场。其他平台也保持发展态势。以TopReels为例,作为行业开拓者,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下载量已突破22万次,月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约3倍。同期,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ARPPU)实现翻倍增长,应用内购买(IAP)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印证付费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但也出现退出市场的案例。Pulse Pick上线不足5个月即宣告关停。行业分析认为,其定位模式介于流媒体和短视频之间,导致用户吸引力不足,成为韩国微短剧赛道高壁垒与激烈竞争的缩影。

表1 韩国本土微短剧平台概况汇总

图片

作者根据各平台官网信息汇总

  外来平台众多,中国厂商领跑

  尽管韩国本土平台加速崛起,当前市场主导者仍为外来平台,尤其中国平台(含中资背景平台)处于领跑地位。

  根据Sensor Tower数据,2025年2月韩国微短剧应用内购买(IAP)收入(见表2)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热门微短剧平台(见表3),前十名多数为中国平台,本土平台中仅Vigloo入围。头部平台优势显著,DramaBox(点众科技)和 ShortMax(九州文化)分列前两位,其中DramaBox以25%的IAP收入份额展现出近乎垄断的优势。其平均单次下载收入(RPD)在韩国市场表现为5.7美元,位列美国(15美元)、澳大利亚(11美元)、日本(9.5美元)之后,在主要市场中排名第四。这一数据凸显韩国市场在DramaBox价值链的重要作用。外来平台的竞争格局也出现动态演变,早期领跑者MoboReels自2024年起增长乏力,相比之下ShortMax数据持续攀升,并通过加大韩国本土自制剧投入强化竞争力。

表2 韩国热门微短剧应用内购买收入份额占比

排行榜前十(2025年2月)

图片

数据来源:Sensor Tower

表3 韩国热门微短剧应用下载量排行榜前十

(2025年第一季度)

图片

  收益模式多元与题材垂直化发展

  韩国微短剧采用标准化产品形态,单部作品50-100集,每集约1-2分钟,平均制作成本1亿-2亿韩元(约7.5万-15万美元)。盈利模式以付费内购(IAP)与广告解锁(仿网漫模式,前数集免费,后续需通过观看广告解锁)为主,辅以版权销售及PPL植入广告。平台定价策略为单集500韩元,按50集测算可产生2.5万韩元(约18.8美元)单部收益。

  题材方面,呈现垂直细分与本土创新双轨并行,甜宠、复仇等女性向题材仍为主导,本土化实验涌现三类特色题材,即融合校园霸凌与恋爱的社会议题剧、以《One高中英雄们》《失控教育》为代表的解构式叙事剧,以及弱化多巴胺刺激、强化情感共鸣的人文向剧集,如《离别时间》。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