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专场活动圆满落幕!微剧领航,共绘网络视听新蓝图

导语:近年来,微短剧正从“快餐内容”升级为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出海的新名片。

  7月3日上午,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的重要组成单元——“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专场活动在北投希尔顿酒店圆满收官。这场以“微剧弘声,追光领航”为主题的专业盛会,汇聚了全球微短剧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和行业领袖,集中展示了“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自启动以来取得的丰硕阶段性成果,全方位呈现了微短剧的艺术魅力和产业价值,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兼具艺术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前瞻思考。《四味毒叔》创始人、影视监制谭飞担任活动主持。 

  大会伊始,北京市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聚焦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阐述其对首都文化经济融合与国际传播的战略价值。他指出,大赛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商旅体融合”部署的关键举措,旨在将“微短剧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增量”,大赛将持续以“首善标准”引领精品创作、以“产业思维”构建繁荣生态、以国际视野助力文化出海,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丹为与会嘉宾解读了北京市西城区文化政策如何赋能微短剧产业。她指出,西城区通过发布相关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微短剧产业实施细则,以政策领航产业发展。在资金扶持上,提供千万级资金支持,并对优质项目给予高额奖励。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出台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此外,还鼓励科技赋能,支持AI、VR等技术研发,并优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全周期支持,全方位助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评委会主席团创作问诊之前,“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评委会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冷凇首先对大赛进行了整体回顾与展望,他介绍道,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旨在推动行业精品化发展,链接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拉动千万就业;同时又兼具国际视野,能够融合文旅、促进消费。自启动以来,大赛已征集到众多优质作品,构建了完整的创作与扶持链条,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展望未来,他对创作者深情寄语:“把眼皮贴近地皮,才能把精品书写在大地上;用锐度触摸温度,才能把佳作镌刻在心坎里。”

  随后,冷凇、邱章红、陆先高三位评委会主席团成员针对精品微短剧创作、文化出海等议题,为参赛者“把脉开方”,邱章红表示,一部好的微短剧核心在于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社会性话题+情绪价值”正是当下微短剧创作的底层逻辑。陆先高强调了微短剧创作的五个方向:内容上扎根现实、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形式上探索横竖屏、互动剧等多元形态;技术上合理运用AI辅助制作;平台端推动主流媒体入局;国际传播上以敲门砖姿态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微短剧正从“快餐内容”升级为文化产品,成为文化出海的新名片。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广电局通过专项扶持政策赋能文化出海浪潮。北京市广电局规划发展处(产业促进处)处长张楠介绍了“北京市提升广播电视网络视听业国际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政策”:专项资金精准聚焦译制传播、版权输出、平台建设、效能提升四大方向,政策以“奖励+孵化”双轨机制和单项目百万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国际化。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谢广才介绍到,当下中国短剧已经成为四大全球文化现象之一,微短剧行业出海正成为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新引擎:其以“短叙事革命”打破文化壁垒,依托本土题材实现国际转译,并通过“AI制作+全球分发”全链条生态高效触达用户。微短剧正与游戏、网文共筑“文化出海新三样”。

  当前,AI技术正深度融入微短剧创作领域,成为推动数字时代影视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影视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首视协视听科技发展委员会主任邱章红提出AIGC生成“地道”中国故事会造成价值观偏差与美学失真这一“形神分离”难题。因此需要给AI安装“中国灵魂”,将文化内核转化为可嵌入生成流程的预设模块,从源头确保故事影像“神形俱似”,而非被动修正。

  博纳影业AIGMS制作中心内容总监刘畅则以“北京大视听”政策扶持下文化科技融合的标杆案例《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系列作品为例,详细阐述了微短剧发展路径与AIGC微短剧的未来图景:AI不是替代而是赋能创作者;坚持内容为王,文化内核决定作品生命力;通过政府、平台、创作者协同发展共建AIGC微短剧创作新生态,在政策的护航下,AIGC将助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文化超链接:微短剧的跨界融合实验”圆桌对话中,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中心主任、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朱礼庆分享了文化IP的转化之道,在叙事上要规避宏宏大叙事和全景铺陈,要寻找小切口内容来表达传统文化的微言大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制片人赵宁深入解析了主流媒体融合微短剧与文化创新的实践经验;导演孔令飞以《重回永乐大典》为例阐述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心得,要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去创作,又要挖掘年轻⼈的兴趣点;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编剧昃文江则表达了对微短剧创新的期许:微和短是它的形式,精和深才应该是它的灵魂,希望微短剧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常态。这场对话不仅勾勒出微短剧作为文化新载体的无限可能,更为行业提供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新思路。 

  “品牌的闭环革命”圆桌对话则聚焦内容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北京好有本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郑安迪总结了“内容即消费”的创作新模式,同时强调“性价比”和“转化率”是品牌做定制化短剧的两大要点;美团平台营销中心负责人王奕则从新场景、新方式、新技术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品牌微短剧从内容创作到商业变现的最新趋势;编剧罗可可、刘缘缘、导演曺橙子分享了品牌故事化的创作秘籍,好的内容情节才是创作的核心基础,真正好的广告剧情是删不掉的,要给广告赋予⼀定的⼈⽂价值或⼈⽂关怀。这场实战派对话不仅揭示了短剧营销的底层逻辑,更呈现了“创意-流量-转化”的完整商业生态,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本届盛会以“微剧弘声,追光领航”为号角,昭示微短剧产业正沿着政策赋能、技术革新与出海破浪三大维度全速跃迁,活动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更通过多元对话探索了内容创作与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