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系列文章1、2的基础上,本文继续介绍广电总局科技司《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中的融合媒体互动案例,即江苏“荔枝云”的SaaS互动平台。该平台体现了融媒体互动白皮书倡导的统一数据接口、电视台掌握互动数据,以及“一体化生产、应用、管理及发布平台”等建议。
过去两年里,江苏台大力推进“荔枝云”平台二期项目,并在其上搭建了SaaS云互动平台。江苏广电“荔枝云”平台公有云部分是建立在阿里云VPC专网上,使用阿里云提供的虚机、存储和弹性网络资源,云互动应用服务是“荔枝云”上的SaaS应用服务之一,遵循“荔枝云”部署规范,调用云平台统一的用户管理接口和基础公共服务能力,来实现互动服务的整体运行。该平台2016年10月上线使用。目前主要应用于江苏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新闻眼》、《通天下》、《新财经》、《网罗天下》等新闻资讯类栏目及多项重大直播活动。
图为:江苏台“通天下”终端应用界面(“摇电视”+互动H5)
在传统的节目生产中,互动数据的呈现一般依靠节目编辑的手工拷贝、导入,数据的实时性没有得到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节目形式的多样化。在对接一些互动数据提供方时,也面临着厂商更换带来的反复数据接口开发的工作。
而依托“荔枝云”SaaS互动平台上的全媒体内容库、数据审核、数据传输模块、大数据分析、接口整合、数据可视化等模块,将互联网上的互动数据进行快速的收集和规范化整合,通过实时的数据审核和数据分析,为节目制作提供实时的安全互动数据,解决了栏目在实时数据应用时的“不实时”、“不安全”、“复用率低”等痛点,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为节目制作人员在栏目方向把控、舆论引导、创意策划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云互动应用服务依托“荔枝云”平台,构建了一条从不同的新媒体终端应用到演播室图形制作的安全高效的互动数据链路。其中,互动平台的终端应用端包含微信公众号、微信“摇电视”、自有 APP、HTML5(一种互联网超文本标记语言)互动页面等,通过台内统一制定的数据接口与云互动应用服务对接。这种统一处理数据的方式避免了对接不同终端应用时的平台多次开发问题,同时在数据复用率、平台健壮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以下是该平台的整体框架:
图为 江苏台“荔枝云”互动系统技术框架示意图
这方面,目前市面上参与节目互动的形式非常丰富,有微信公众号、微信摇一摇、自有APP、HTML5互动页面等,而不同的互动平台上的互动数据无非就是“评论”、“抽奖”、“投票”、“图片视频”等,但是各个互动应用商都有各自的数据组织形式,这往往就造成了栏目每换一种互动的方式,就面临着一次数据对接开发的工作,这也是很多栏目想要创新互动环节时面临的一大壁垒。荔枝云建设运营人员分析了市面上所有主流数据形式,统一定义了台内的数据接口格式,要求所有接入荔枝云的互动数据方按照统一的标准提供自己的互动数据,形成一套在全台所有栏目都可以应用的互动数据矩阵。
上述终端应用产生的互动数据将被实时传输至互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并存储。互动管理平台将在互联网上对这些互动数据进行实时审核、推送、编辑等操作。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后,互动数据再进入数据传输环节。
在数据审核方面,在“荔枝云”云互动系统中,栏目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时看到所有参与节目的用户信息,经过审核确保数据内容的安全性后,用户信息才会被允许进入大屏上的虚拟观众席中。平台支持多终端,多平台的审核,在大信息量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人、多终端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审核。审核完成后的虚拟观众信息将经过“荔枝云”高安全区的数据迁移进入生产制作网被大屏读取,完成虚拟观众席的“就坐”,整个过程只耗时10 秒左右,基本实现互动数据的实时性要求。
互动数据进入生产制作网后,云互动应用服务将对这些数据按照设计好的文件目录和数据格式存放于私有云存储空间中,然后被在线包装、大屏渲染等图形渲染系统读取,并进行数据图形化呈现。这些数据也用来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画像,栏目组可以根据数据反馈,来合理的调节话题敏感度、策划一些精准定位的活动、精确投放广告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SaaS方案将互动终端与演播室图文包装系统整合成了一条完整(也是闭环)的互动信息数据链路,这也是所谓“一体化生产、应用、管理及发布平台”的互动运营需求。在开发过程中,要求平台的开发者必须对图文渲染系统的数据读取方式有全面的了解,整个开发过程必须与最终演播室呈现环节的图文设计师紧密配合。在日常维护和排查问题的时候,需要对整条数据链路进行检查,直播前要进行互动链路测试,并检查应急方案的准备情况。
A、渲染引擎 Unity3D
在演播室环节,已审核的互动数据可通过触摸屏推送至现场大屏或和虚拟场景进行联动。在触摸屏上,利用渲染引擎 Unity3D 定制化开发了一套触控软件,主持人可通过触摸屏进行摇一摇数据展现、电话连线、专家观点、媒体观点、微博/微信数据展现等节目环节。
主持人可以浏览到所有被推送进来的互动数据并选择某一条至图文渲染系统。演播室内的多块触屏也给予不同的功能区分。
B、图文在线渲染引擎 Vizrt
通过与云互动应用服务联合制定的统一数据接口,演播室内的图文在线渲染引擎 Vizrt 系统可以快速的在私有云存储上对应的文件目录下读取到云互动应用服务推送的互动数据,经过在线包装定制设计的模板渲染,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图文渲染引擎包括大屏渲染、在线包装、虚拟场景等模板。
图为:江苏台互动演播室内图文渲染大屏显示效果图
C、数据交互接口方面
云互动应用服务采用了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了交互工作数据审核服务、数据接口分析服务、数据迁移服务、触控交互服务、在线包装交互服务。数据链路包含了互联网——公网数据接收——数据迁移——在线包装读取四个关键节点,通过数据接口约定数据格式,实现数据信息流转。
D、触控与交互模块
触控与交互模块是云互动应用服务的核心环节,所有推送过来的互联网信息元素的整合、编辑和推送工作都在这里处理和完成。考虑到不同的功能划分和工作习惯,整个模块分别在 Windows 和 iOS 平台上进行了开发实现。Windows 平台主要实现了编辑、推送部分,配合现场触摸屏便于主持人操作,而 iOS 平台完成了审核和修改部分,方便节目组人员后台操作。
云互动应用服务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为: 江苏台“荔枝云”互动应用服务架构图
《广播电视台融合媒体互动技术平台白皮书》(2017年版)指出,上述荔枝云互动应用服务增加了节目内容环节,丰富了传统演播室的图文包装形式,为新闻类栏目的节目形态和节目创新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融媒体新闻中心的多档新闻类栏目和多次重大活动的节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电视节目直播互动的有效手段。
下一阶段,云互动应用服务还将与“荔枝云”平台上的互联网直播业务结合,实现更好用户互动体验。云互动应用服务采集汇聚了用户互动信息数据,初步建立了用户服务数据库,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体验。
白皮书指出:从业务场景来看,本案例方案较为适合新闻资讯、评论类直播节目。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一档新闻资讯、评论类栏目想要积极主动引导网络舆论,传播正能量,就必须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在网络舆论场上产生影响力,引导网络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为此,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形成演播室内外的大小屏互动,针对热点话题而开展的一系列网友讨论、话题投票、数据分析等互动环节,可以实现深度媒体融合并产生舆论影响力。例如,不同的专家在抛出自己的观点后希望在网络上引起共鸣和反响,这就需要直观的揭晓每个专家的网友支持率;一些地域相关的话题,可能在不同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响;网友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评论之后立刻就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头像和评论内容。这种在融合媒体的背景下催生出的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给电视栏目特别是新闻资讯、评论类栏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荔枝云互动应用服务制定了统一互动数据标准,新闻类栏目可以和多家互动数据提供商进行合作:对于数据提供方来说,只要一次接入就可以对台内所有栏目进行覆盖,省去了多次研发的过程,而对节目方来说,可以从数据提供方出得到详细的用户数据分析,对节目策划、舆情监控等起到中亚的辅助支撑作用。
附:《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参与机构及团队人员
白皮书指导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司
白皮书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东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北广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本白皮书主要指导专家:孙苏川、杜百川。
本白皮书主要起草人:邓向冬、肖辉、毕江、汪建强、夏倜、聂长生、宋键、郭昌雄、许钢鸣、王立冬、范金慧、马正先、吴昊、冯健峰、黄东、周建威、肖锋、黄昱、赵为纲、潘治、余中、常健、彭洁颖、郑冠雯、董升来、邸娜、李程、薄非、张韬、高飞、郭常宏、王国栋、刘汉武、张征、严雯雯、李萍、黄理俊、陈钰欣、李君、戴骏、邱星华、孙于扬、原松、王旖旎、章理为。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