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观察】取消40集上限!“广电21条”搅动影视剧市场,行业影响几何?

导语:“广电21条”的推出有何考量?对于行业而言算是一场“及时雨”吗?又该如何理解其中的相关举措?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简称《若干举措》),被业内称之为“广电21条”。

  《若干举措》强调,要多措并举加强内容建设,增加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实施“内容焕新计划”,加强内容创新;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优化机制、提高效率;加强超高清节目制作播出宣传推介;加强纪录片、动画片精品创作;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等。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节目版权保护。

  尽管广电总局目前仍未正式公布完整的实施细则,但据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并运营的微信公号“广电视界”公布消息,21条涉及“取消40集上限”“放宽古装剧比例”“实施一剧多星、联购联播政策”“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等具体措施。“广电21条”被业内视作对整个影视剧行业,尤其是长剧行业的政策“松绑”,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

  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此前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剧集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电视剧备案数量为593部,备案集数为19674集。与2019年相比,电视剧整体备案数量减少了312部,降幅约为34.5%,备案集数减少了16048集,降幅约为42.8%。在发行层面,2024年电视剧发行数为115部,同比2019年的254部下降了54.7%。

  报告也指出,当前,剧集市场面临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双重困境,整体需求下降,产能持续萎缩。平台亏损、市场饱和度增加以及短视频等新兴内容形式的冲击,导致剧集行业进入转型关键期。那么,在此背景下,“广电21条”的推出有何考量?对于行业而言算是一场“及时雨”吗?又该如何理解其中的相关举措?

  多家公司称为剧集行业一大利好,机构看好资本回流长视频行业

  对于“广电21条”,连日来已有长视频平台以及多家影视剧上市公司做出回应,普遍认为构成行业利好。

  作为主流长视频平台之一,爱奇艺在近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就“广电21条”发声。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对于广电总局新规这个事,我们会加大创新,比如季播剧、比如长短结合,突破现有规格的内容等,增加创新的投入。”

  “新政策的出台对整体的影视行业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利好,全行业包括我们对此喜闻乐见,并全力支持。”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称。具体来看:第一,可以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作品能够更快地和观众见面。既能提升排播的稳定性,播出的内容也会更符合当下的社会情绪和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同时也能提升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第二,能够大大增加提升内容创作的灵活度,创作者将有更广阔的创意空间,能够提升作品的吸引力和题材的多样化。第三,能够加强互联网视频平台和电视台的协同效应,更多的内容能够实现网台联播,能扩大优质内容的发行渠道,同时还能稳定发行价格,提升内容的传播和影响力。第四,利好政策释放之后能够带来积极信号,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进入内容制作,推动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芒果超媒表示,公司储备影视剧近百部。近期,广电总局发布21条新政为剧集行业“松绑赋能”释放强烈信号。承接此波政策红利,公司有望提升剧集制作的灵活性与商业化效率,进一步提高平台精品剧集的产能与质量,不断增强内容“造血”能力。

  阅文集团版权业务总经理惠敏表示,“‘广电21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优质内容供给的重视,将为影视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阅文集团方面还称,在政策支持与市场肯定的双重加持下,预计将有更多阅文IP,更快、更好地以影视方式与观众见面。

  横店影视表示,这一政策旨在应对当前广电视听内容市场变化,提升内容供给质量和效率,也为影视内容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空间。其中,“21条举措”明确提出适当放宽电视剧集数、古装剧数量限制,同时,季播剧不再严格限制一年的播出时间。据悉,原卫视黄金时段播出的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全年总集数的15%,但在去年也已经调整为30%。这意味着像此前在横店影视城取景拍摄的《国色芳华》《长相思》等IP季播剧可以不用间隔一年播出。类似于《甄嬛传》《琅琊榜》等长尾剧也将有可能再出现。

  记者曾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上述多家上市公司询问具体影响,相关人员均表示,“广电21条”对电视剧行业为一大利好,公司具体业务安排仍待后续细则进一步落地。

  与此同时,机构方面普遍看好“广电21条”对影视板块的提振。中信证券表示,该政策旨在优化电视剧内容审核,提高优质内容供给,同时加强对电视剧等大屏内容的版权保护。看好政策落地后对长视频行业的实质利好,内容供给丰富后有望推动平台用户量价齐升,内容制作公司项目投资风险更可控,资本有望回流长视频行业。

  华泰证券表示,随着政策落地,电视大屏优质内容供给将得到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增强,有望拉动收视活跃度与影视产业商业化水平。此外,广电此次举措有望加强内容创新,政策积极反映监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影视板块的支持力度、延续今年政策脉络。今年以来政府大力鼓励影视文化发展,包括但不限于适量引进境外电影、开启中国电影消费年活动、引导头部微短剧创作等,有望提振传媒板块中位置较低的影视板块信心。

  “电视剧行业进入新发展周期”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员孙佳山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现在整个行业的环境和生态照比上一周期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新阶段,我们必须适应新的市场逻辑,这是根本问题。”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整,无论是网络平台还是广播电视系统,当前都已经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这对整个行业不是坏事。

  “总体来讲,这一波的政策调整,标志着中国连续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新的发展阶段。”孙佳山认为。

  具体来看,“取消40集上限”这一举措备受市场关注。记者查询发现,这一政策源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0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反对内容“注水”,规范集数长度。电视剧网络剧拍摄制作提倡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孙佳山认为,从行业整体来看,长剧和短剧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广播电视系统和网络平台只是传播媒介不同。网剧和电视剧都在压缩集数已是当前行业的常态,集数压缩也是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

  那么,此次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是否会引发“注水剧”卷土重来?孙佳山表示,注水剧回归的概率不会很高,这背后牵扯到商业模式和商业利益的问题,因为“注水剧”的收购成本高,不符合当前的市场生态。而且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生态形成之后,观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流,30集以上的剧集基本就已经超出观众注意力的上限,未来只有精品化的长剧才有生存空间。不再限制40集上限,其实也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行业的客观现实,符合行业的实际形态。

  此外,新规提及,实施一剧多星、联购联播政策,大力支持网台同步,打破“一剧两星,一晚两集”限制。

  孙佳山分析称,在实行“一剧两星”政策之前,是2004年开始的“4+X”政策,广电总局正是想通过“同一部电视剧在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的播出不得超过两集”的“一剧两星”政策,来调控“4+X”政策时期所造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并找到制作成本过高后的有效商业模式。

  孙佳山还指出,从当前的行业发展周期来看, 连续剧的制作、发行等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破“一剧两星”的限制,支持网台同步,一方面,可以起到分摊成本的作用,有利于给电视台等播放端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会丰富优质剧集的播出渠道,给优质剧集更多机会。

  关于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孙佳山表示,优质的微短剧在电视台播出可以作为广电生态的有机补充,使其产品形态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孙佳山认为,“短期内恐怕难以成为主流,但无疑可以作为一个有机的尝试和探索”。

  此次“广电21条”打出政策组合拳,据“广电视界”微信公号,具体措施还涉及:优化季播剧间隔;试点实行电视剧中插广告政策,经总局批准后,电视台可实施每集电视剧中间插入一次不长于30秒的剧情或商业广告;创新性推出“边审边播”机制,针对系列剧、季播剧、单元剧、情景喜剧等类型剧目,主管部门将实行“边审边播、边改边播”的创新模式;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等。

  “广电21条”引发热议的同时,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提醒:21条并非“全面放开”,而是以“弹性管理”取代“硬性限制”——松绑的是束缚,拧紧的是质量阀门。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