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低空网络:有什么?谁在建?(附图谱)

导语:适度超前部署低空网络,托起数字低空未来。

  (本文作者:党博文)

  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低空,这片曾经静默的空间,正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此同时,适度超前部署可靠、智能的低空网络基础设施,就尤为重要。低空网络,正成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前置关键动作。

  低空,这片曾经静默的空间,正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焕发出蓬勃生机。

  那么,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低空网络究竟该如何破局,才能真正托起低空经济这片美丽的天空?

硬件实力+数字基建“双轮驱动”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发展低空经济对于激活立体空间资源、提供高效公共服务、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催生跨界融合新生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自2024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这一概念迅速升温,行业发展按下快进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且增长曲线陡峭上扬:预计2025年将跃升至1.5万亿元,2030年有望触及2万亿元,到2035年更将向3.5万亿元发起冲击。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用航空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表示,低空经济,它的核心是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由此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它是一个综合的经济形态。简单说,低空经济是与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它广泛涉及到第一二三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方面都有重大的作用。

  在低空装备制造端,2023年民用无人机交付量突破322万架,创造321亿元产值,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在云南山区,搭载4G通信模组的植保无人机,通过实时回传的农田图像与作业数据,精准完成农药喷洒任务,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百倍;而在新疆棉花产区,5G加持的无人机群组成“空中巡检队”,利用毫米波通信技术,实现对万亩棉田的24小时智能监测。

  这些应用背后,是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截至2025年5月,全国5G基站总数达448.6万万个,占全球总量近60%,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低空通信网络骨架。

  从产业结构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四大核心板块,这场万亿级的产业变革中,低空基础设施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支撑,而是演变为低空经济腾飞的核心引擎。

  低空网络,事实上是地面网络的向上延伸,也是空中网络向下的拓展。总体可分为三层:空中系统包括各类通信卫星、导航卫星、低轨互联网卫星,以及相关的NTN连接;中间系统包括空基网络、各类飞行器连接,以及地面网络向上延伸的通感一体网络等;地面系统主要包括各类基站、地面雷达、控制中心,以及各类连接的终端和场景。高中低三层的有机连接,构成了低空网络的基础设施。(下图为《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模拟的低空网络示意)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中,5G+北斗的组合为无人机起降点搭建起厘米级定位网络;低空飞行制造环节,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航空器零部件的远程协同设计与生产;在低空运营服务领域,深圳试点的“无人机物流航线”,依托5G切片技术划分专属通信通道,确保医疗物资配送全程零延迟;低空飞行保障方面,成都双流机场运用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系统,将气象数据、空域管制指令实时推送至每架飞行器。多方机构数据显示,仅通信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就为2023年低空经济贡献超千亿元增量价值。

  从产业根基来看,我国低空领域正呈现出“硬件实力+数字基建”双轮驱动的强劲态势。从“能飞起来”到“飞得智能”,通信网络正在重塑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

产业链齐聚:筑牢低空网络

  当低空经济从试点探索迈向体系构建,通信技术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这一过程中,通信产业链各环节纷纷入局,从网络搭建到终端赋能,从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运营商、设备商、天线厂商、物联网模组商等多方协同,共同绘制低空经济的数字蓝图。

  在通信网络建设的前沿阵地,运营商凭借资源与技术优势,成为低空通信的“主力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依托覆盖广泛的5G基站网络,积极推进低空通信专网建设。

  其中,中国移动在低空网络建设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通信技术创新方面,首创低空鱼鳞新组网、大上旁瓣新波束等低空通信技术,有效攻克了低空立体干扰及覆盖难题,为打造优质、低成本的低空三维立体泛在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在平台建设上,中国移动创新研发了业界领先的“中移凌云”无人机智能管控平台。在应用拓展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合作伙伴率先发布飞行监管、物流配送、巡查巡检等十大低空网联应用场景,覆盖党政、交通、文旅、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中国电信全面强化“网络筑基、终端智联、平台协同、应用护航、标准引领、服务保障”六大低空安全核心能力,打造星瀚低空基础设施运管、星巡低空服务监管、星云低空飞行作业三大平台,服务公安、应急、水利、城乡治理等N个场景。

  中国联通围绕全产业链图谱,聚合低空经济头部企业,沉淀了以低空智联网、低空数智底座,智慧低空应用平台、低空安全监管平台、低空空域管理平台、N个应用场景为核心的“1+1+3+N”能力体系。以低空智联网为神经、数智底座为骨骼、三大平台为中枢,辐射应急、医疗、文旅等N个场景,构建起生态闭环。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低空经济的主力军,中国星网致力于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其在低空网络建设中的卫星互联网技术优势显著。通过部署低轨卫星星座,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广覆盖、低时延的通信服务,尤其在地面通信网络覆盖薄弱或难以到达的区域,如偏远山区、海洋等,能够保障低空飞行设备的数据传输。卫星导航增强服务也是中国星网的重要业务方向,通过对卫星导航信号进行增强处理,提升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满足低空飞行器高精度定位需求。

  设备商则是低空通信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作为5G网络的进阶形态,5G-A不仅延续了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核心优势,更通过通感融合、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三大技术突破,重塑低空通信的底层架构,推动整个低空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

  华为、中兴等头部企业在低空通信设备研发上持续投入,推出适配低空场景的通信基站与核心网设备,在通感一体技术领域,设备商积极研发一体化波形设计、感知信号设计等关键技术,推动基站实现自发自收感知、基站间协作感知等多种工作模式,为低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在技术创新合作上,华为与运营商、行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低空网络技术创新。如与中国联通在浙江舟山完成全球首次百公里级跨海航线低空覆盖项目。与南京电信双方联合建成覆盖南京主要城区的5G-A低空通信专网,采用数百个C-Band独立模块,专为600米以下空域通信需求设计。

  在高性能基站设备部署上,中兴通讯推出性能领先的128TR大张角通感一体化基站系统产品,该设备支持65°大张角,实现感知能力超1.5km,可更好地兼顾地面和低空通信需求。在广东移动南方基地低空测试场,中兴通讯联合广东移动创新推出低空通感网络优化方案,通过部署3个4.9GHz128TR通感一体基站,结合差异化保障策略等创新技术,打造高质量低空智联网。

  天线厂商在低空通信中扮演着“信号优化师”的角色。为满足低空飞行器对信号接收与发射的特殊要求,天线厂商不断创新产品设计。例如,研发高增益、低剖面的无人机专用天线,提升空地通信的信号强度与稳定性;针对通感一体技术,设计支持多频段、多功能的智能天线,实现通信与感知信号的高效收发。

  西安星网天线主导产品涵盖S波段天通系列天线,能够高效保障通信链路的稳定;多模多频终端系列天线,可灵活适配不同通信场景与设备;宽带共形系列天线,以独特的外形设计与卓越的性能,适应多种复杂环境;固定台站/车载/便携短波天线,以及大型短波天线测量系统,在远距离通信与精准测量等方面表现卓越。

  物联网模组商则深入低空应用终端,成为连接通信网络与设备的“桥梁”。

  美格智能等企业推出高算力AI模组与数传模组,打造空地一体化无人机智控解决方案。在无人机地面站,AI模组为航线创建、任务管理、远程遥控等功能提供算力支持;数传模组则保障飞行数据的实时传输,实现无人机与管理平台的高效交互。移远通信等厂商也积极布局低空领域,推出适配不同场景的通信模组,广泛应用于物流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等设备,使终端设备能够快速接入低空通信网络,享受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6G绘制低空经济“全景图”

  低空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其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社会各界的合力。

  企业生态方面,在全国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业已经达到7.7万家。年内新注册的企业7100家,形成了覆盖无人机、eVTOL、低空物流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带,包括过去传统同行。装备规模方面,存量无人机已经达到291万架次,工业级无人机在其中占比首次突破了35%,标志着产业正从消费级向生产级的跃迁。产能增速方面,今年5月份智能无人机飞行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递增85.9%,大幅领先于规模以上的工业平均值5.8%,这样一个增速比较关系,彰显了澎湃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的态势。

  中电信无人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总监吴爱军介绍,2027年之前是我国开展空域改革试点的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完成所有相关的试点验证工作。空域改革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前提,只有打破空域限制,合理规划和利用低空资源,才能为低空经济的各类活动提供广阔空间。标准涵盖了飞行规则、安全规范、通信导航等多个方面,是保障低空飞行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依据;机制体制则涉及管理架构、审批流程、监管模式等,对于构建高效、协调的低空经济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在2030年之前,低空经济将进入低空场景规模化应用验证阶段,这也是实现商业闭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各类低空应用场景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实践和测试,如物流配送、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农业植保等。通过规模化应用验证,不仅可以检验技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还能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探索如何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网联化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建立低空飞行通信网络,实现无人机、飞行器与地面控制中心、其他飞行器之间的实时、稳定通信。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指出,数字低空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系统工程,需要标准先行、生态共建。

  传统4G、5G以地面网络为主,6G追求空天地一体,涵盖地面网络、低空网络和卫星天际网络。虽然短期内手机直连业务难以成为主导,但预计到2035年,经过十年发展,可能成为普遍的海量市场,如在西部地区,低轨卫星服务可能因成本更低、更便捷而取代地面网络。

  闻库建议,以5G-A为起点,推进通感一体化在低空经济当中的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在毫米波、智能超表面、空天地一体组网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标准发力。建议加快面向低空应用的6G前沿通信技术研究,建立适应多类型、无人系统的泛在连接架构标准。

  紫金山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尤肖虎表示,6G愿景中的极致连接、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空天地一体等六个维度,以及内生安全、可持续、连接未连接等设计理念,都能在低空经济或低空互联网中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低空经济是6G最适合的场景,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场景能如此全面地展现6G的所有特征。

  低空经济正扑面而来,适度超前部署低空网络已箭在弦上。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