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短而精、小而美,“圳品”微短剧起飞了

导语:一部又一部带着深圳烙印的精品微短剧凭借着题材丰富、叙事生活化、情感细腻、关注社会、制作精良等优势在这个赛道上展现了深圳速度和质量。

组图:精品网络连续剧《立正!永不稍息》剧照。

《快穿之奇妙龙华》海报。

《异时空对画》海报。

  当人们提到微短剧,不再只是“霸总娇妻”或者“重生复仇”,微短剧正在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而在这个风口上,一部又一部带着深圳烙印的精品微短剧凭借着题材丰富、叙事生活化、情感细腻、关注社会、制作精良等优势在这个赛道上展现了深圳速度和质量。

  “圳品”微短剧展现城市活力

  这个秋天,由粤宝影业出品,中共深圳市罗湖区委、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精品网络连续剧《立正!永不稍息》火了。这部全程以罗湖为核心叙事舞台的作品,不仅登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平台,还迅速登上热播榜单。

  该剧以退伍军人扎根罗湖创业的真实故事为脉络,通过多位来自不同地域、背景的年轻人在深圳创业与生活的故事,将深圳的城市精神与发展优势融入细腻剧情。粤宝影业代表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呈现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深圳奋斗者故事,深入刻画新时代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

  为什么选择罗湖作为主拍摄地?导演高峰坦言:“深圳是充满魅力的梦想之都,洋溢着爱与包容的氛围,创业案例多,能为创作提供鲜活素材。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展现深圳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怀揣梦想的人来此创业、扎根。而罗湖作为深圳的‘根’与‘窗’,从东门老街的烟火气、国贸大厦的时代印记到梧桐山的生态风貌,尽显‘老城焕新、新能促发展’特色,能为剧情提供独特的场景与故事素材,这是其他区域难以替代的。”

  高峰回忆,拍摄期间,剧组遇到过很多“意外的温暖”:比如有一场戏需要在翠竹水贝街道拍摄,涉及临时占用部分人行道,街道办不仅提前帮忙协调了商户和城管部门,还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还有在东门老街附近拍摄时,遇到一位老爷爷,他得知在拍剧,便主动聊起他年轻时来深圳打拼的故事。这些真实的经历后来被剧组融入到剧中角色的台词里。“总的来说,拍摄过程不是我们单向地拍深圳、拍罗湖,而是深圳和罗湖双向地滋养我们的创作”,很多剧情里的“神来之笔”,其实都来自于拍摄中遇到的真实的人和事。

  在拍摄期间,男主角乐大同的扮演者冯轶煊表示,罗湖的烟火气和时代感特别打动人。像剧中肠粉摊的取景地,不管是流动摊位的市井热闹,还是后来固定店铺的温馨,都透着罗湖特有的生活暖意——清晨街坊围着小摊吃肠粉、邻里间随口打招呼的场景特别真实。还有中英街,拍摄喊着“香港!我们来了”的戏份时,站在那条连接深港的街上,能明显感受到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特殊意义,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开放的活力,这种氛围特别有感染力。

  饰演区鸽的中国内地女演员阳知坦言,“虽然剧里区鸽看不见,但我作为演员,能真切感受到了罗湖的魅力。拍摄罗湖口岸的戏时能感受到它连接深港的特殊感,既有过往岁月的痕迹,又有当下的活力,特别有故事。而且罗湖的人特别热情,拍摄时常有路人主动帮忙,那种包容感特别符合‘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氛围。”

  该剧出品方、粤宝影业负责人钟美婷对罗湖影视产业的政策大加点赞:“罗湖出台的这些措施非常及时且具有前瞻性,对整个影视行业尤其是微短剧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她介绍,对新建数字影棚的资助,有助于完善影视产业硬件设施,吸引更多剧组来深拍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这些措施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创作资金上,若我们后续有符合条件的主旋律、正能量题材项目,便有机会获得资助,这大大减轻了创作资金压力,让我们能够在剧本打磨、拍摄制作等环节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作品质量。而构建的服务平台以及完善的版权交易体系,也为我们的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更规范的交易环境,保障了企业的权益。在未来发展中,我们计划借助这些政策优势,继续深耕深圳题材微短剧,同时我们正在和央视国际在线合作,积极探索文化出海路径,将深圳故事、中国故事传播到全球,相信在政策助力下,企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小短剧撬动大流量

  就在今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当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深圳共创的精品短剧《奇迹》发布了预告片和由周深演唱的主题曲《遥遥》、黄子弘凡演唱的推广曲《逐梦》,并宣布今年10月在央视和腾讯视频等平台播出。

  《奇迹》的主创阵容可谓“豪华”:总导演沈严,文学总监梁振华,单元导演刘海波、韩天,单元编剧柳桦;而由白宇、胡歌、雷佳音、林晓杰、欧豪、宋佳、童瑶、张颂文等实力派演员加盟共创,群星云集,未播先火,屡上热搜,被网友们称为“短剧天花板”。该剧创新采用央地共创、文艺工作者联名共创、全民共创三种共创机制,打破传统创作边界,探索影视创作新范式。该剧运用“短片合集”的结构,每集15分钟,以1-2集作为独立单元,涵盖多样化的题材类型,用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映照特区发展的非凡变迁。

  《奇迹》在深实景拍摄,历时45天,200余个真实场景被收入镜头。观众在剧中将能看到华强北、国贸大厦、莲花山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深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科学技术馆(光明)、文华大厦、广电金融中心等文旅地标、热门打卡地,也能通过大排档、凉茶铺等感受到深圳街巷市井的烟火气。这些富有深圳特色的人、事、景、物,立体呈现出深圳的城市形象、精神气质和发展成就,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浓缩于一个个看似普通实则不平凡的追梦人故事之中。

  8月25日,短剧《改头换面》也在罗湖正式开机。作为首部由罗湖本土企业出品、且多数场景于罗湖取景的短剧作品,该剧通过赛车手的成长故事展现城区风貌与人文精神。该剧在东门、蔡屋围、梧桐山等多个罗湖标志性点位进行取景拍摄,以影像方式多维度呈现了罗湖的城市肌理与生活气息。

  时间再往前,今年以来,一系列高质量深圳出品的微短剧在观众中广受好评,且已突破单纯娱乐功能,通过“微短剧+”模式向文旅融合领域延伸。

  2025年春节,一连十二天“日更”的文旅微短剧《快穿之奇妙龙华》霸屏了深圳龙华人的“朋友圈”。《快穿之奇妙龙华》剧情充满奇幻色彩,通过掌管龙华历史文化的龙女寻找十二颗龙珠为线索,以主角云清和精灵阿珍的寻找轨迹为线,串联起龙华各大景点,展现龙华不同的文旅特色。该微短剧从剧本创作到后期制作历时3个月时间,拍摄阶段主创团队用7天完成了60多个大小场景的转换拍摄。《快穿之奇妙龙华》播出后,获得流量与口碑双丰收,上线播出仅十几个小时,便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5000多个点赞、1000多个收藏和上千条评论,极大推动了龙华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

  由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短剧《异时空对画》也随后上线,将视角瞄准了大芬村。该剧用“悬疑+”的穿越叙事方式进行了创新试水。莫氏父子与剧中的黑恶势力“暗夜画廊”斗争取胜的过程,也是大芬村摆脱过往标签、找到未来发展方向的历程。从仿制画到原创画和装饰仿画,《异时空对画》通过一个个情节,勾画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芬村艺术产业的演变与面临的挑战。

  乘风而起的深圳微短剧产业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的用户规模达6.62亿人,使用率为59.7%,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

  深圳微短剧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全国微短剧发展的重要高地。深圳现有万余家影视及相关企业,建成一批影视产业园区和拍摄基地,基本形成剧本创作、投资、拍摄、制作、发行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深圳已有腾讯、冰川网络、迅雷、宜搜科技、雷霆信息、掌阅动漫、枫叶互动、大视界、沅禾影业等数百家企业布局微短剧产业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为抢抓微短剧发展风口,2024年8月,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印发《深圳市促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统筹市区财政资金8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组建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亿元,形成财政资金引导和社会投资联动机制,挂牌成立微短剧服务中心,新授牌5家微短剧产业基地,着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和出海基地。

  深圳对影视产业和微短剧的扶持还叠加区级层面的支持。比如,罗湖出台《罗湖区支持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覆盖影棚建设、剧本创作、项目融资、取景拍摄、后期制作、微短剧备案、院线发行、平台播映等影视产业全流程,为扎根罗湖发展的影视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罗湖还率先揭牌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罗湖分中心,为影视制作提供全链条的支持。而龙华区则在2024年授牌20个“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覆盖观澜古墟、大浪时尚小镇等特色场景,并提供协拍服务简化流程,并同步出台《推动现代时尚文旅产业若干措施》,形成市区两级政策联动,为微短剧创作、播映及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9月16日,“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在市政协大楼召开。市政协委员高小毛带来了一份“促进深圳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表示,深圳凭借“科技+产业+市场”的独特优势,在微短剧赛道快速崛起,截至2024年底,深圳微短剧相关企业超500家,全年上线作品突破2000部,其中30多部跻身全国短剧热力榜,市场规模突破35亿元(部分统计口径显示2024年深圳微短剧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出口额15亿元),占全国出海市场份额的40%,稳居全国前列。

  尽管深圳微短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产业生态、政策落地、成本控制、人才供给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对此,高小毛建议,一是构建产业生态,补强制作环节短板。建设微短剧出海产业基地,线下建设园区体系,线上建设智慧视听云产业园,实现政策申报、版权交易、设备租赁一站式办理。同时培养本土制作力量,引入信息流广告转型企业,提升本地制作效率。二是优化政策体系,提升落地精准性。降低政策门槛,将扶持范围从头部爆款扩展至潜力项目。扶持AIGC+漫剧专项资金补贴、研发投入,并对接科技企业与内容团队。简化审核与办事流程,开设绿色通道。三是多维度控制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降低场地与设备成本,整合全市拍摄的场地资源、摄像机、灯光等资源,建立公共共享平台,大幅度降低设备租赁成本。落实训力券等算力补贴,对企业使用本地的AI大模型进行具备创作和制作按实际支出发放补贴。四是构建产学研用人才体系,破解人才瓶颈。培育本地人才,推动高校与平台合作开设微短剧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引入海外制作高端人才,同时吸引港澳传统影视从业者来深创业。五是完善版权保护与国际化服务,护航出海发展。依托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微短剧版权快审快判机制,压缩案件审理周期,提高赔偿金额。支持企业使用区块链等技术进行版权存证,实现创作即确权。搭建出海服务平台,提供海外版权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推出微短剧出海专项贷款,对接香港金融机构下浮利率,协助企业缩短海外资金回流结算周期。

  “深圳微短剧正处于从流量红利向价值红利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文化’的优势,补齐产业短板,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深圳成为全球微短剧创作高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深圳力量。”高小毛说道。

【责任编辑: 张慧静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