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深度】以融媒思维探索微短剧精品化之路

导语:对于微短剧的研究、分析与实践,不仅是传统媒体涉足新型内容领域的一次尝试,更为传统媒体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视角。

  (作者:赵天扬)

  当前,微短剧行业发展迅猛,从“下沉市场专属”的娱乐方式,到城市中产、年轻白领都在刷的“电子榨菜”,微短剧成为资本新的“必争之地”。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0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微短剧用户规模达5.76亿人。巨大的流量引导下,不少视频、短视频平台纷纷布局,就连不少购物、生活类App也以不同形式集成微短剧播出组件。在此背景下,主流媒体是否应该入局、又要如何入局,值得思考。

  主流媒体入局微短剧面临的挑战

  主流媒体虽在人员规模、价值导向、审核把关等方面存在优势,但在传播发行、选题角度、变现模式等较多方面不及市场化平台灵活。

  1.主流选题定位和微短剧内容规律之间的偏差

  微短剧具有非常鲜明的内容特点。业内人士总结,微短剧的本质是将网文、爽文视频化呈现。从满足受众需求来看,微短剧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其成功的关键,最终指向趋同的精神内核——通过现实中不敢想、不敢做的剧情满足受众某种未竟的生活理想。在不少人看来,微短剧成为碎片化的、粗糙的“造梦机器”。这类型内容具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同时借助网文平台提供的付费榜单、阅读榜单等数据,降低了选题风险。此外,大量的IP储备为短剧的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传统媒体在选题拟定和内容策划上,具备精品化的定位优势,与市面大多数微短剧创制团队相比,不会出现内容题材过于低俗、媚俗等问题。但与此同时,在保持精品化选题的前提下,如何符合微短剧的深层内容逻辑,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实现微短剧从“表达情绪”到“表达情感”再到“表达情怀”的迭代升级,成为创作困难与挑战。

  2.决策速度与互联网“赛马”机制之间的挑战

  微短剧拥有非常互联网化的生产决策机制。其生产模式可概括为批量生产、快速试错、规模复制、集中投放。这种模式强调效率和灵活性,充分尊重市场数据,以最小成本验证市场反应,并在短期内实现流量转化。以往,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往往偏向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打造高成本、大制作的文化产品,依靠名人效应和顶级制作团队来吸引观众。不过,在互联网环境中,这种大片时代的模式已逐渐式微。互联网内容的生产逻辑强调快速试错、数据反馈和复盘优化,通过批量生产来寻找爆款内容。这种模式不需要覆盖所有用户,只需精准地满足某一垂类群体的需求即可。在项目定位以及实施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必要的。

  3.渠道创新、发行革新的挑战

  以微短剧为例的新型内容形态的崛起,使得观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信息的供给已然极度丰富。受众注意力被分散,内容的稀缺性不再是优势。传统主流媒体原本依靠广告的单一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在微短剧的盈利模式中,充分利用了平台分账、用户付费、广告植入、电商带货、版权发行等多渠道多轮次的商业转化,才能最终实现盈利。因而,充分发掘内容的多轮次多渠道发行价值,成为主流媒体创新模式下新的要点。

  主流媒体入局微短剧的几种路径分析

  1.发挥站位优势,坚定发力精品短剧赛道

  微短剧向高质量、精品化创作纵深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媒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主流媒体应以人民需求作为核心目标,以优质内容作为关键驱动力,应在重点选题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例如浙江卫视连同抖音、西影传媒共同打造《南辕北辙的我们》精品网络微短剧,全网播放量超6217万次,入选总局2024年重点网络视听精品选题及首批抖音精品短剧项目,有效提升了浙江卫视在业内的知名度、美誉度。主流媒体还应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合力打造优质精品微短剧。例如浙江卫视联同杭州有银文化,推出国内首部由沉浸式话剧改编的微短剧《燎原之重回1938》,创新性地将线下话剧与线上微短剧融合,让话剧演员出演微短剧,打造了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符合时代潮流的微短剧。

  2.创新营销模式,尝试品牌定制微短剧赛道

  品牌微短剧,即由品牌冠名赞助的方式进行商业变现,其商业逻辑类似于传统的综艺节目。品牌客户通过定制与其品牌调性相符的精品微短剧,实现品牌效应的传递与表达。此类微短剧由于客户品牌传播的需要,通常具备较好的制作精度以及内容切口。由于主流媒体往往具备较好的商业客户资源,因此开展此类业务有一定优势。以浙江卫视与抖音联合出品的品牌微短剧《不能拥抱的她》为例,该剧由品牌客户赞助,在浙江卫视官方抖音号及Z视介App上线播出。该剧上线后,通过账号后台数据分析发现,该剧女性受众占比90%,95后用户群体占比66%。这与平日官方抖音号的用户画像产生明显差异,且用户画像更符合品牌客户的目标需求,这种精细化的数据为品牌提供了明确的投放价值,推动商业化的深度发展。

  3.把握时代情绪,深耕分账微短剧赛道

  当下,微短剧的发展已进入下半场,以红果为代表的免费观剧平台成为主流。该平台微短剧项目以有效观看时长作为核心数据进行广告收益分账(IAA模式)。媒体应充分发挥以往对社会情绪的敏感度与把握度,入局分账短剧赛道,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商业回收,有助于在微短剧赛道长期发展。以浙江卫视联同红果、博纳影业出品的首部女性视角反网暴题材微短剧《天罗地网》为例,该剧在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的同时,以极具戏剧性的情节脉络叩击网络文明治理的现实命题。

  4.技术赋能推动内容生态变革

  随着各种AI技术的不断涌现,微短剧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流程。在生产制作、资源转化、多元主体交互、受众体验、传播方式等方面催生各种新模式。例如,浙江卫视推出的首部自制AI科幻微短剧《玉琮传说》,该剧在“AI+文化+短剧”的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并在Z视介App上线。该剧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由浙江卫视“数字艺术与虚拟技术联合实验室”自制,充分利用AI技术,先后攻克连续内容稳定输出、AI角色设定、口型驱动、表情驱动、历史文化场景还原等一系列AI创作层面的难题,在AI微短剧制作方面作出了有力探索。

  结语

  对于微短剧的研究、分析与实践,不仅是传统媒体涉足新型内容领域的一次尝试,更为传统媒体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视角。灵活运用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受众的情绪需求、借助公信力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达人账号生态、开拓直播带货等多元化商业渠道,是主流媒体布局微短剧的有力手段和可行方向。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