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旅产业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全国各省各城市正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本文汇总了2024-2025年,我国各省市在人工智能赋能文旅领域的政策布局与规划。
2024-2025年部分省级政府人工智能政策
1、《内蒙古自治区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若干措施》
畅通基础训练数据集获取渠道。鼓励企业建设合规安全的中文、图文对、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预训练语料库,充分利用现有开源中文预训练数据集、互联网中文数据集、行业领域数据集。鼓励通过国内各大数据交易平台获取数据,扩展高质量多模态数据来源。推动企业、机构及专家学者之间建立数据合作共享机制,探索商业化场景合作模式获取数据。加快建设自治区数据交易中心,依托数据交易中心获取数据。
推进行业数据高质量供给。面向语音识别、视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领域,工业、能源、教育、医疗、气象、生物医学医疗、农牧业、交通等行业领域以及蒙古语等文化领域,深度挖掘数据来源,建设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依据数据价值、数据安全等级,采用不同模式向大模型训练主体开放或共享。鼓励并组织来自相关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标注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数据及指令数据,提高训练数据的质量,给予贡献者适当奖励,推动平台持续良性发展。
加快智慧文旅领域试点应用。围绕智慧文旅,支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能力,智能推荐最优的酒店和行程方案,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和效率。在文旅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中,通过对用户的数据分析和需求分析,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推出更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文旅产品。
2、《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拓展大模型关键应用,鼓励能源、制造、文旅、医疗等行业企业,主动联合通用大模型开发机构,积极争取参与大模型旗舰项目,在垂直行业关键领域推进大模型技术攻关,提升行业效能;面向一带一路多语言处理、多模态图像识别、高精准智能翻译等国际化需求形成特色大模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域大模型,引导语料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建立语料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框架,组建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鼓励多元主体共同推动高水平语料数据要素建设,充分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深化以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评估认证机制。加快大模型应用生态建设,鼓励本省相关主体打造开源大模型行业应用创新生态空间,建设大模型开源社区和协作平台。
智慧文旅方面。发挥陕西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引进和培育相结合,打造以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 3D、沉浸式体验平台、互动影视、智能语音等内容为核心的文化娱乐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加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提升,打造网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群,提供个性化智能服务。在高 A 级景区开展智慧景区建设,统筹交通、气象、安全等多源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对游、购、娱、餐、宿、行等旅游信息实时监测及应急响应。
3、《河北省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支持数据要素流通的数据基础设施,组织实施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工程。围绕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服务、教育医疗等领域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求,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建设,依托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全量汇聚公共数据,加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加快雄安数据交易所建设,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支持开展数据流通、交易。引导企业开放数据,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支持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建立高质量、开放式、安全可靠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标准测试数据集等资源库。
推进“人工智能+公共服务”。支持相关部门先行先试,导入大模型智能决策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实现“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响应服务效率和质量。
4、《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
建设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整合,基于政务网络构建公共性、公益性可信数据空间和公共数据集。支持各地基于人工智能的能力,遴选优势产业领域开展公共数据运营探索,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高效融合利用。鼓励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高质量中文语料数据库,推动典型行业数据汇集、共享和使用。到2027年,建设50个以上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丰富虚拟现实智能终端。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虚拟现实关键技术的融合创新,研发生产一批一体式、分体式等多样化终端产品,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到2027年,新增3000款以上的虚拟现实终端和应用。
创新体验升级旅游发展模式。建设智慧景区,规模化发展智慧导览、VR/AR沉浸式旅游、云旅游等应用场景。拓展旅游景区在客流统计、消费分析与预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大模型技术应用能力,拓展旅游产品营销渠道。
智能交互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建设智慧图书馆、博物馆,打造智慧广电、电影数字节目管理等信息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运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打造智能驱动型数字人,促进文生视频等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培育沉浸式交互式业态,构建一批新场景新应用。
5、《山西省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行业算力应用创新。支持应用本省算力资源,围绕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金融、医疗、文旅、农业、环保、应急、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算力应用场景创新。每年评选10个优秀算力应用示范场景予以授牌,并按照不超过关键设备和系统软件投入的20%,给予应用方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6、《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推动建设安全合规的中文、图像、音频、视频、3D模型等语料库和数据集,加快建设面向教育、医疗、文旅、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的训练资源库、测试数据集,着力推进工业数据集建设。挖掘公共数据价值,协调推动公共数据有条件稳步开放,探索推进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支持湖南大数据交易所规范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音视频数据、工业数据、语料数据等交易板块或专区。
深入推动“人工智能+”。开展供需对接,发布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和能力(产品)清单,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科学智算、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行业领域的场景应用,每年发布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引导推动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7、《河南省推动 “人工智能 +” 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人工智能+文旅。重点发展智慧景区、文物保护、内容创作等应用场景。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等优质文旅数据,构建文旅大模型。利用大模型技术强化人机交互能力、内容生成能力,深化在智能化景区管理、交互式沉浸体验、精准化营销引流等方面应用,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化供给效能,发展短视频剧本、广告文案、绘图设计等内容创作领域细分场景。支持建设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甲骨文字检测系统,推动甲骨文等文物保护整理与文创产品开发。
8、《贵州省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强化场景切入,促进行业大模型应用:旅游全域大模型。聚焦旅游资源、客源和服务三要素,推进相关企业开放场景,培育旅游全域大模型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智能行程规划、智能产品订制、数字行程助手、智能导游等应用。(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大数据局)
2024-2025年部分省会、明星城市人工智能政策
9、《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推进“城市治理+AI”。完善城市大脑体系,强化城区水系调度、交通治理、平安综治、气瓶追溯、食品安全、耕地保护等信息平台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能力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能力提升。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商贸、文旅、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应用,促进数字惠民。
促进数据开发利用。按照数据管理有关规定,依托省市数据开发利用平台,通过“可用不可见”等方式,向我市人工智能企业供给医疗、教育、交通、公共视频等重点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为企业开发产品、创新应用提供公共数据支撑。推进福州市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建设,探索“数据沙箱”新型数据运营模式。实施人工智能数据汇集行动,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数据沙箱”建设通用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标准测试数据集以及行业专业数据集等,推进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融合开发利用。
10、《郑州市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推动智能应用场景。支持创新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或集成应用单位通过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围绕产业、民生与社会治理,开展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农业、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能教育、智慧文旅等场景应用示范。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项目,按其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对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的,分别给予3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健全人工智能新技术在地转化应用路径,支持企业组建“创新应用实验室”和“未来场景实验室”,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融合创新场景实测。
11、《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人工智能+文化旅游。提升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水平,拓展虚拟展厅、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开发数字文化创意新产品,挖掘文化数据新价值。综合运用人工智能、VR/AR、数字人、元宇宙等新技术,打造青岛特色沉浸式数字文旅场景,推动线上线下文旅消费融合。
12、《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提升数据要素供给能力。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需求,鼓励建设安全合规的中文、图文、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通用数据集。支持企业建设行业数据集,推进行业数据互联互通。支持数据服务企业围绕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等需求,强化数据服务供给能力。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交易流通路径。
人工智能+服务业。实施智慧交通示范工程,加快智能交通及智能驾驶试验中心二期建设,推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无人驾驶测试运营。实施智慧健康优化提升工程,加大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医用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力度。实施智慧教育变革创新工程,打造全市统一的教育数字基座和平台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精准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金融服务数字化赋能工程,聚力优化金融服务产品,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挖掘数字消费新场景,运用人工智能加快物流、文化、养老等领域服务创新。
“多园”。在历城区、章丘区、槐荫区等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县,依托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区,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历城区依托算力优势,推动国家超算济南科技园、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高端人工智能算力产业生态。章丘区加快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模式和数据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人工智能数据产业生态。槐荫区依托头部企业加快带动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化工厂、智能化园区,打造工业智能特色生态。天桥区、长清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商河县、市南部山区等区县,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冶金钢铁、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和典型标杆。
13、《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
强化智能产品创新布局。发挥科技重大专项对科研的引领作用,完善人工智能“揭榜挂帅”机制,支持5个以上共性通用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围绕高频应用场景重点发展智能产品。打造全身智能产品矩阵,丰富智能手机、智能电脑、扩展现实(XR)智能交互终端等的功能......推动数字人在电子商务、文体旅游等领域创新应用。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研发,加速人工智能原生软件开发。
打造“城市+AI”应用场景高地。滚动发布“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构建“千行百业+AI”、“公共服务+AI”、“城市治理+AI”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全域全时全场景体系,推动40个以上场景落地。在数字政府、教育、医疗、气象、智慧城市、环卫、科研、制造、金融、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现代时尚、游戏动漫、文旅、网络安全等领域,鼓励企业联合研发行业大模型,形成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实施人工智能软件示范应用项目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30%、最高1000万元资助。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丰富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等行业的应用,优化服务业运营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政务服务领域形成咨询导引、财税缴纳、社保报销等场景的典型应用;在文化娱乐领域创建生成式AI+影视、音乐、游戏等典型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搭建精准教学、自动评阅、科学管理、个性化学习等生成式AI+教育典型场景。
开发高质量综合数据集。用好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管理平台,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原则开放公共数据。鼓励开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数据集,在医疗、教育、金融、气象等领域打造行业数据集,打造1千万亿字节(PB)多模态中文语料数据库。探索央地数据融合应用,鼓励企业与国家级新闻媒体、学术文献数据库、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打造专业数据集。探索“政府统筹建设、授权数据使用”新模式,完善数据供给、使用机制。
深化数据治理。构建城市级数据流通赋能中心,打造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数智融合平台,完善数据流通标准规范及服务体系。建设数据流通生态联盟,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实施大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最高1000万元资助。推动文化产权交易机构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数字文化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分发等提供专业服务。
14、《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人工智能+文化:基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汇聚文学作品、历史建筑、文化遗迹、景点信息等优质文旅数据,协同旅游景点、文创单位和管理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支撑文化大模型服务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高效且便捷的文旅服务,增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整合大消费相关行业知识库,创新大模型促消费智能体应用,兼顾公共服务与商业化运营,融合文旅消费补贴、入境游友好服务等方式,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挖掘“三山五园”文化名片,促进现代科技、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人机交互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做精做细做优游客服务智能体应用,助力文旅资源多维宣传推介,促进文化创新、传承与弘扬。依托大模型能力赋能消费,构建高效的智能化消费服务平台。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促进商圈智能化改造和业态升级。
16、上海市:《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文旅。推动影视传媒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工具,助力生产端降低成本。加快构建超高清视频库和高质量文旅专用语料库,增强基础大模型研发和文旅垂直应用能力。鼓励旅游大模型在旅游行程规划、导游导览、机酒预订、智能客服等场景应用。支持大模型在书画艺术生成、文创设计、文旅公共服务与治理等场景的应用。聚焦虚拟主播、文旅元宇宙等场景,推动数字人与大模型融合,提升多模态交互能力。
构建重点行业协同发展生态。聚焦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6大重点行业,支持头部企业牵头,推动上下游协同,形成“模型+实践+语料”的三环紧扣的落地应用合作架构,加快建设一批行业赋能中心。深入开展上海国资国企“人工智能+”行动,推动国企开放更多大模型应用场景。
17、《武汉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
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机制,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健、教育、交通运输、气象等行业数据资源依法依规向人工智能企业开放,支持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和第三方机构建立开放性行业大数据训练库、标准测试数据集,搭建行业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逐步实现分级分领域脱敏开放。每年遴选一批可信高质量的数据集、语料库和行业数据开放共享示范中心并授牌。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