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案例】APP用户数四年增长7.5倍,福建省三明市级融媒体中心做对了什么?

导语:四年多来,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以“向网而生、因融而兴”为指向,以“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为目标,着力从机制、平台、内容、经营、队伍等方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本文作者:福建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王克新 原文刊发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4年第一期,有删减。)

  福建省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启动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按照“先立后破、边建边融、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探索出一条“机制全盘融活,平台全域融通,内容全程融实,经营全局融汇,人心全员融合”为主要做法的“五全五融”媒体融合路径。四年来,其新媒体平台总粉丝数从融合前的80万增长7.5倍达到606万;总阅读量年均增长率达680%,生产百万+阅读量作品2262条,千万+阅读量作品54条,媒体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福建省三明市地处闽西和闽西北,常住人口不足300万,曾面临着山区地市媒体普遍存在的资源分散、市场总量不大、经营绩效不高、全媒体人才短缺等问题。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三明主动求变、勇于改革,于2019年8月挂牌成立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是福建省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并于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之一。四年多来,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以“向网而生、因融而兴”为指向,以“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为目标,着力从机制、平台、内容、经营、队伍等方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机制全盘融活,激活融合发展“一池水”

  “一把手”主抓,以高位推动奠定融合之基。对市级主要媒体的整合与融合,必然牵涉部门、单位及人员等多方利益。三明市媒体融合改革从一开始就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市委“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高位规划设计整套方案,并从政策制定、经费投入、体制突破、部门协调等方面强力推进,为市级媒体融合开路。三明市市委专门成立媒体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统筹协调各方,形成由党委主抓,宣传、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从顶层设计上理顺了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争取或安排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将中心在编人员档案工资差额40%自筹部分由财政补齐;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每年给予中心资金扶持,让中心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一揽子”统筹,以组织重构再造采编流程。积极争取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支持,在全省率先明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直属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对外保留三家媒体的呼号。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三定”方案,将原3家市直媒体25个部室,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精简归并为四大类11个部室,把更多员工投入到采编一线。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在采编流程上,打通策、采、编、审、发全流程,坚持“移动优先,先网后报(台)”,按照“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的要求,形成了“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新闻舆论宣传由单兵作战向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成功跨越,推动中心从“相加”向“相融”迈进。

  “一条线”贯穿,以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人的融合,难点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中心发挥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创新绩效管理制度,按照“科学定酬、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的主线,重新制定绩效分配方案,绩效部分同岗同酬考核,消除编内编外差别。通过融媒绩效、通联绩效、奖励绩效等动态绩效管理办法,实现优劳优酬。

  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打破人员职称、编制限制,按新闻采编、技术保障、行政后勤三类部门工作特性来划分绩效档次,使融媒体的新组织形态更能够赋能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在全国创新提出“产业绩效”概念,建立“事业+产业”双重叠加的绩效分配体系,破解多数媒体由于其事业单位属性,普遍受事业绩效盘子总量制约,产业发展效益在现行绩效体系中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的困扰。经三明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自2022年起,以中心前三年创收平均数为基数,允许提取超额部分30%作为产业绩效进行发放,扩大绩效总量,使媒体绩效分配既有事业属性,又体现产业属性,员工收入普遍得到提高。

平台全域融通,做强融合发展“主阵地”

  以传播矩阵占领前沿舆论阵地。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将原三家单位各类新媒体资源整合重构,加快建设“3+6+N”全媒体传播矩阵,构建了以报纸、广播、电视等3个传统媒体,三明网、e三明客户端、智慧三明客户端、聚焦三明微信公众号、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等6个主要新媒体平台,微信视频号、头条号、抖音号、快手号等N个媒体号为补充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更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压舱石、粘合剂、风向标的作用。中心挂牌以来,新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达90亿。2019年总阅读量仅为6000万,2022年就达到37亿,年均增长率达680%;新媒体平台总粉丝数从融合前的80万增长到现在的606万,增长7.5倍;累计生产百万+阅读量作品2262条,千万+阅读量作品54条。

  以政务融合打造多元平台生态。顺应“新闻+政务+服务”发展趋势,集中力量做好做活e三明客户端。设置“随手拍”版块,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民随时随地拍照、定位、上传文字发布诉求,政府即知即办,24小时在线受理,群众反映问题就像发朋友圈一样方便。“随手拍”上线至今,办件量已超22.8万件,满意率达99.9%,已成为当前最便捷、高效的政民互动方式。

  三明客户端还整合各类政务服务功能,向公众提供覆盖医疗、教育、社保、出行等城市服务,把客户端打造成“全方位、全天候、全参与”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全市322个部门(含县级)29297项审批服务事项入驻e三明网上办事板块,覆盖医疗、教育、社保、出行等与民生相关的方方面面,其中26892项实现了全程网办。目前,e三明客户端注册用户数达170万,注册用户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68%。

  以技术提升促进数据共享融通。将融合前原三家单位拟各自建设的“中央厨房”进行整合,建成集指挥调度、全媒采编、大数据分析、网络安保等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实现数据共享融通,仅此一项就为中心节约了1000多万元的经费投入。将广播和电视的播控机房合二为一,一个机房承担两套调频广播、两套电视高标清同播的节目播出、信号调度和监听监看任务,节省了场地和设备投资成本,实现监播人员和技术人员双精简。

内容全程融实,筑牢融合发展“压舱石”

  策划引领,推进主题宣传提品质。融合以后,如何增强主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探索中,中心围绕主题宣传报道,强化新闻策划,重点围绕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部署和各阶段重点工作提前谋划,创新新闻选题策划“3+1”制度,即“月”“季”“年”策划制度和重大主题报道联席会议制度,在新闻策划上提倡融合策划,注重各平台联动发力。

  对重大主题宣传采用“集团作战”和全平台传播,根据主题宣传报道的要求,打破部门界线,汇聚采编、行政、经营等部门骨干力量,组成临时项目小组,明确报道主题以及各小组成员职责任务,激励大家全身心投入报道工作。在建党100周年的宣传中,中心策划生产300余个长图文、短视频、直播、海报、MV、H5网页等融媒产品,涌现出上百个百万+爆款作品。策划先行,有效汇聚了全媒体报道合力,提升了全媒体报道实效。

  多元产出,汇聚全媒报道新合力。在实践中,中心摸索出了“N个一”的融合报道模式,对重大主题宣传采用多种新闻形态同时发布的方式来报道,实现多平台同频共振。传统媒体端,有综述、现场特写、新闻评论、发言摘登、政策解读、个人专访、图文专版......在新媒体端,有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短视频、图说图解、音频、海报、H5......不同形态的媒体之间相互支持,起到了相互造势和新闻增值的作用。

  重构语态,拓展内容生产新渠道。在时政新闻的报道方面,中心针对传统报道模式的形式呆板、语言生硬、宣教味浓、受众不易接受等问题,在技术应用、叙事模式、报道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党代会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除了在报纸、广播电视刊发相关消息外,新媒体平台则以直播、微信图文、图说图解、H5、VR、抖音短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融媒报道。如中心推出的“牢记嘱托——图说新思想新理念指引下的三明实践”系列海报,图文并茂地展示新思想新理念指引下的“三明实践”故事,并制作成大型室外宣传海报图供全市各地使用;中心制作的主题文明创建海报在街头巷尾都看得见;每到节庆假日,中心都推出系列海报。中心还要求改变时政活动报道方式,摒弃传统的纸媒报道生硬的写作语态,专门为新媒体平台制作适应网络媒体传播特性的内容。一些时政类短视频,不仅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等央媒新媒体采用、转发报道,还登上微博“热搜榜”。

经营全局融汇,打通融合发展“肠梗阻”

  “新闻+政务”协同推进,拓宽经营工作的广度。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积极推进“新闻+政务”的运营模式,重新制定经营策略,探索行业全媒定制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以电子政务、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形象宣传等为核心的政务服务功能。在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栏目协办、联办、媒体平台代运营、直播带货、工作室等多种经营模式,为政务服务对象提供包含用户数据、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品牌宣传、活动承办等的全套服务方案。

  “线下+线上”双向发力,挖掘经营工作的深度。主动承接各类活动,线下线上同时发力,策划承办“新春房展会”等全市性商业活动。发挥专长,承接房地产项目售房摇号直播、“助力中央红军村,为革命老区下单”系列助农直播等。全面承办、全程执行两届“乐购三明”直播节,实现市长直播室与12个县(市、区)长直播室连麦互动,相互引流。据统计,两届直播节活动带动本地各类产品销售超4亿元。

  “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提升经营工作的高度。坚持事业产业“两条腿”走路,拓宽经营创收领域,整合资源成立三明市新融媒体有限公司,面向市场开展融媒广告、影视制作、演艺会展、少儿艺术培训等多元经营业务,统筹内容生产与媒体经营一体化发展,积极谋划推进“传媒+”多元产业探索,努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拓展收入来源,增强“造血”机能。目前,中心已形成主业突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良好经营创收格局。中心融合以来,经营创收呈年年递增态势,2020年以来年均增长达到17.4%。

人心全员融合,跑出融合发展“加速度”

  强化全员思想共识,凝聚改革合力。融合先融人心、转型先转观念。为转变传统媒体人的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变被动融合为主动融合,中心通过形势分析、专题学习、辅导报告、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讨论,推动全体从业人员统一融合思想,凝聚改革合力,真正实现从“要我融”到“我想融”和“我要融”的转变。

  中心的全媒体新闻部由原来三明日报社、三明市广播电视台、三明网三家单位的一线记者和部分编辑构成,主要负责一线新闻采写报道。对于新闻部这样一个由多个部室人员组成的新部室而言,人心的融合尤为关键,中心首先是在办公场所座位安排上做文章,采取抽签选座的方式,在办公空间上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办公格局。在采访报道方面,中心采取项目制形式,组建融媒采访小分队,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时,由中心总编室策划方案,新闻部按照方案组建文字、摄影、摄像、主持人采访团队,大家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工作过程中的这种合作,达到了融情、融心的目的,大家配合更默契了,感情增进了,心也贴近了。

  创新人才选用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人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心始终注重团结向上,破除人心膈应,从提拔任用、绩效管理等方面,对来自三家单位的干部员工、对在编非编人员做到一视同仁。中心通过向上争取,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纳入市人才引进和招聘紧缺专业,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在选人用人方面,突出实绩导向,打破“论资排辈”,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打通上升通道,中心将3名80后一线采编人员直接提任为编委,其中还有一名为非在编人员。开设“红岩奖”,对中心内部新闻作品进行定期评优,促进新闻业务提升。评选“年度十佳记者”,激励编辑记者创优争先。

  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激发出了编辑记者队伍的内生动力,编辑记者们用心用情制作出了一大批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出了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据统计,中心挂牌以来,共有182件作品获得各类新闻奖项,其中中国新闻奖2件,一等奖作品22件,其中福建新闻奖一等奖6件。

  推进队伍素质建设,释放创新活力。中心构建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新媒体技能微培训、短视频大赛、主题采访等实战平台,以“融媒工作室”的方式培育一批记者、编辑、主持人为网络名人;启动“融媒特种兵”培训工作,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实战实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参训人员写作、拍摄、编辑、制作、出境等多种采编技能。

  目前,中心已有一批人员成为新闻业务“多面手”,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中心策划推出“记者再走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全媒体采访团三次跨省寻访,横跨七个省市,行程两万五千里,体现了较强的战斗力。在一场省里召开的三明专场发布会上,中心派出3名记者,通过施展“一专多能”,记者们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2个报纸版面和28篇文字、电视、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任务。人还是这些人,但是通过媒体融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了、新闻产能提高了,新闻供给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传播效应放大了,融合后呈现出“1+1+1>3”的新局面。

  媒体融合,大有可为;媒体融合,大可作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是中央交给媒体的重大任务,是时代赋予媒体的重大使命。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进一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