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难道以后刷短视频也要付费了?

导语:抖音做内容付费,经历了漫长的试水期。

  正在刷着抖音,大拇指向上划动时,屏幕上却出现“购买后可看”“XXX的付费内容,120抖币”的字样。别怀疑,你遇到了抖音正在测试的付费视频。

  11月16日,“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的词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4位,词条总浏览量超过2亿。闻者惊心:难道以后刷短视频也要付费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抖音测试付费内容,但不代表付费内容将是抖音的主流。目前,该功能处于小范围测试,只针对粉丝超过10万粉丝以上、账号状态正常、无违规情况、原创度高的部分个人创作者开放内测,后续将逐步开放内测范围。

  向个人创作者开放内容收费功能,对于抖音这样一个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平台来说,是在付费内容上的一大步。此举也意味着,抖音平台上的几乎所有内容都能够设置付费。

  去年夏天,同样以UGC为主的视频平台B站走了同样一步棋,向普通创作者开放上线付费视频的功能。有意思的是,B站是被“骂上热搜”的。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作为“吃螃蟹”的创作者,UP主“勾手老大爷邓肯”上线了30元10集的付费视频,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短短5天,他掉粉3万。现在查询该UP主的B站主页,已经找不到于去年6月上线的付费系列视频,也未见再做付费内容的尝试。

  在去年年底的一条动态中,“勾手老大爷邓肯”称“今年一位测试付费视频的事掉了很多粉”,评论区有粉丝反馈,此前的10集付费视频并未如约更完,而是自动退回了站内虚拟币。

  “吃相难看”是对B站这次尝试的常见批评。反观抖音这次“喜提”热搜,虽然对付费内容本身表示不感冒的用户众多,但对平台本身的指责并不算激烈。同样是短视频平台,抖音的老对手快手对付费内容的尝试更早、范围更广,2020年就上线的“付费精选”入口延续至今,但也从未因此被“骂上热搜”。

  三大短视频产品抖音、快手、视频号,均在全面开拓付费内容的疆土,它们正在为B站之不可为,而武器正是“去中心化”。

  目前,抖音虽然已经向UGC开放了付费内容测试,但用户的观感并不算强烈。经测试,在抖音推荐页浏览上百条视频,也并未遇到收费的内容。

  平台付费内容会提供一段时间的试看,然后提示付费观看。价格方面,单个视频最低价格为1抖币,也就是约0.1元(1元可充值10抖币,苹果用户由于“苹果税”,直接在苹果应用内充值则1元可兑7抖币)。具体如何定价,由创作者自行决定,而平台将收取订单总金额的30%技术服务费后与作者结算。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对内容的付费并非“一劳永逸”。根据《抖音付费内容购买须知》,付费内容“可在付费服务期内重复观看”,而付费服务期是“至该条/该系列内容更新完毕后的7日内”,此外“平台有权视活动情况缩短或延长付费服务期”。

  虽然大部分用户感到惊讶,但也有用户表示不意外,称此前平台内的一些短剧就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实际上,抖音做内容付费,经历了漫长的试水期。

  早在两年前,2021年,抖音就开始做付费直播的尝试。是时开启的抖音夏日歌会活动明星云集,包括张惠妹、孙燕姿等在内的知名歌手进行了线上演唱会直播。歌会的不同场次定价不同,用户可免费试看或付费观看。

  据抖音官方,抖音夏日歌会的累计观看人次超过4000万,其中包含免费试看和付费观看。欧阳娜娜的直播收费6元,总观看人次750万。

  同年,抖音以短剧为切入试水视频内容付费。每集最低1元起,用户可以单集或一次性全集购买。那是继西瓜视频推出平台会员之后,字节在视频内容上的第二次变现尝试。

  这次试水,来自于短剧初露锋芒。是年1月,抖音在《2020抖音娱乐白皮书》中表态进军短剧市场,并和华谊创星、唐人影视等头部影视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其后,首部抖音自制短剧《做梦吧!晶晶》第一季收获超过2.8亿播放量。初次尝试的成功,给了抖音以短剧为起点尝试内容付费的底气。

  今年3月,抖音与宁萌影影业联合出品短剧《二十九》,和爱优腾学了一把“超前点播”,用户可花84抖币一次性解锁最后4集。以视频点赞量粗估,付费人数超过1.2万人。

  除此之外,同行们也为短视频平台内容付费这条河里铺了石头。

  视频号的尝试主要在直播领域。2022年1月,视频号直播NBA,用户可免费观看比赛3分钟,其后需要花9元(ios用户需付费12.8元)继续观看。

  而快手,则是短视频平台内容付费的“抢跑者”,早在2020年就开始尝试付费内容,并且在APP内设置了专门的“付费精选”入口。该入口沿用至今,页面中给出食谱、电商课程、生活知识、职业才艺技能、运动等多种分类。次年,快手也开启付费短剧功能,和抖音同年入场。今年3月,快手磁力引擎品牌产品中心总监陈烽表示,2022年快手短剧日活用户2.6亿,当下付费用户较去年4月增长超过480%。

  漫长的试水期,以UGC开放付费功能为句点,使抖音的内容付费走上“完全态”。

  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有时候也扎脚,内容付费的尝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2021年短视频“三巨头”纷纷开启付费直播,大搞明星演唱会,但付费模式仍旧令不少用户反感。2022年,抖音再办夏日歌会,邀请了周深、汪苏泷、梁静茹,但已经不再以付费直播的形式出现。“三巨头”的明星线上演唱会向直播间挂商品、广告赞助等“创收”形式转变。

  与此同时,付费直播的权限开始下放。2022年3月,抖音发力付费连麦,直播间主播开启该功能后,用户需要付费才可以与主播连麦。而视频号也在同时期进一步开放付费直播使用权限,完成认证的创作者均可开通付费直播。

  短剧付费也有类似的转变。抖音虽然在2021年就已经试水付费短剧,但如今在APP内没有相关入口,甚至刻意寻找会发现短剧页面中需要付费观看的极少。

  今年5月,抖音还推出了一款名为“红果免费短剧”的APP,如今更名为“番茄短剧”。该产品此前也曾推出过包月付费内容,但如今已经坚定地走上免费路线。这与免费网文小说的思路一致,先聚拢流量,再借广告变现,或逐渐加入部分精品付费。

  先付费再免费,这样的尝试并不是毫无价值,由上(平台内容)至下(创作者内容),也许答案正在UGC中:通过下放内容付费权限给普通创作者,让部分UGC走付费模式,再依靠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精准且分散地将付费内容推送给用户,以此实现有内容付费但感受不强烈的效果。

  当用户打开微信订阅号消息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但打开抖快或视频号,默认的页面是推荐页,关注关系相对较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主播。在短视频平台的分发机制下,内容发布后的内容好坏,粉丝量难以给予如微信订阅号或B站那样的兜底作用,创作者争取的是在流量池中“出人头地”。

  用户刷推荐页的使用习惯,也使得“抖音们”更好控制用户所见内容的构成。抖音曾在2022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测试,发现展示的电商内容一旦超过8%,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

  用户能接受的付费内容上限,平台同样可以测试。至于让用户接触到多少付费内容,决定权也在平台手中。这是内容分发中心化的B站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虽然“以后刷短视频也得付费了”是一种误读,但推进内容付费这件事本身,的确诉说着抖音的焦虑。

  根据《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占整体网民的94.8%,人均单日时长也高达168分钟。也就是说,全中国所有会上网的几乎都在刷短视频,而且每天要刷两个半小时。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数与使用时长,也许已经涨无可涨了,天花板就在头顶三寸处。

  而抖音又是短视频平台中的佼佼者,日活用户已经高达6亿。至于广告,根据长城证券的数据,2022年抖音的广告加载率已经接近15%(快手约为11%,视频号只有2%)。这个数字已经达到理论最大值。

  从整个字节跳动来看,增长的烦恼也不少。去年底,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表示,公司营收增速减慢。产品DAU在增长,但低于年初设定目标的预期。

  去年以来,抖音有由“轻商业”向“重商业”发展的趋势。线上,抖音加码货架电商。线下,抖音的手伸向本地生活,测试心动外卖,还开起了抖音超市。

  但大力并不总是出奇迹,抖音曾在今年年中调整了思路,放弃年初定下的外卖业务1000亿元GMV的目标。据晚点LatePost报道,之所以调整目标,是因为抖音上半年业务进展未达预期。

  内容的直接商品化,未必是抖音的解,但是抖音现阶段必尝试的其中一个选项。至于如何把控付费内容的质量,如何平衡免费与付费内容,是走出这一步后需要面对的挑战。毕竟在B站,内容付费的失败会导致UP主掉粉,而在抖音,“背锅”的可能就是平台了。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