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融媒专访】聚焦青岛广电“青骑兵”团队模式:媒体深度融合也要有“分合思维”!

导语: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杨晓星提到,地方广电做APP既要“造船出海”还要“借船出海”。

  核心要点

  ·“青骑兵”团队已成为青岛广电内在组织破立并举的重要标志

  ·成立多个特色工作室,一般人员构成5-7人

  ·“青骑兵”团队模式是可复制的

  ·地方广电做APP既要“造船出海”还要“借船出海”

  ·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广聚合力

  ·2023年让工作室走出去!

 

  2022年10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结果”,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的“青岛广电‘青骑兵’团队模式:人单合一自驱动,构建生态广电体系”获评典型案例。

  成绩的背后是青岛广电近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方面的锐意探索。1月初,中广互联采访到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杨晓星,就“青骑兵”团队模式的打造、工作室的运营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采访过程中,杨晓星重点提到,青岛广电在整体改革创新中,拆除了各频道、频率、部门之间的篱墙,探索内部资源打通、协同赋能的新路径、新打法,从而构建了内部团队自驱动、内外资源强耦合的生态广电体系。

  同时,谈及2023年最想做成的三件事,她则表示一是要深耕好圈层、二是要尝试融媒新项目、三是要做好融媒线下活动。

图为: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副主任杨晓星

  “青骑兵”团队已成为青岛广电内在组织破立并举的重要标志

  中广互联:杨老师,您好!首先麻烦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青骑兵”团队模式?

  杨晓星:“青骑兵”团队最早诞生于青岛广电全媒体节目中心。

  节目中心以前是内容同质化的三个电视频道,在2020年我们将三个电视频道整合成一个全新的大节目中心,并成功孵化出“青骑兵”团队模式——其实它的核心是在融媒体改革中落实“人单合一”,实现每个团队、每个员工都直接面对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并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分享。

  可以说,“青骑兵”是青岛广电改革重塑的成果,我们在融媒改革中推行“中心+团队”组织机制,打通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节目中心资源,才诞生了许多“青骑兵”团队。

  近几年,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节目中心作为平台不断为团队赋能,按不同的内容生产、经营创收、技术服务等需求进行灵活的资源配置,孵化、培育更多互相协同、互相赋能、共创共享的项目团队、工作室、事业部等广电“青骑兵”,在人、财、物等方面授权让渡,对各团队实行市场化考核激励,运营、责任、利益一体,因此团队具有更多自主权,能够产生更强自驱力,主动创新创造。

  中广互联:打造“青骑兵”团队模式在青岛广电媒体融合进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

  杨晓星:个人觉得,分量和位置可以用“举足轻重”来形容。总体来说,我们以“青骑兵”为细胞组织,触达用户需求、迭代传播体验,最终要构建内部团队自驱动、内外资源强耦合的生态广电体系。整个“青骑兵”团队已成为青岛广电内在组织破立并举的重要标志,以及建立“平台+团队”机制过程中的重要品牌。

  总体而言,“青骑兵”团队模式,让青岛广电走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敢走的路,打了以前根本不敢打的仗,下了以前根本不敢下的决心,取得了以前根本不敢想的胜利!这种新打法,从根本上塑造了青岛广电一体协同、融合传播的新优势,让我们有底气相信,万物并秀、生态勃发的广电新未来已来!

  中广互联:刚才你提起了“青骑兵”团队模式让青岛广电走了很多以前根本不敢走的路,打了以前根本不敢打的仗,下了以前根本不敢下的决心我想了解一下为了推进“青骑兵”团队模式,青岛广电克服了哪些困难?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给同行?

  杨晓星:困难来自于人,力量也来自于人。“青骑兵”模式打破了传统线性科层制,更符合互联网逻辑的网状互链模式,在重塑组织、推广认知、业务转型上确实存在难点和痛点。

  我们主要克服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困难,非常感谢青岛台党委能下定决心并且破除障碍,给予“青骑兵”团队充分授权,鼓励大胆闯、大胆试,给予容错空间,“单”做成了分享增值收益,做不成没有任何负面评价,这让每个职工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创新改革中。这是最可贵和最宝贵的一点。

  成立多个特色工作室,一般人员构成5-7人

  中广互联:此前您在演讲中曾提到“青骑兵”团队成立了多个工作室,都有哪些特色工作室呢?聚焦哪些重点领域呢?

  杨晓星:目前“青骑兵”团队的特色工作室主要包括:回澜听涛工作室、文旅工作室、健康工作室、文教工作室、青潮纪录片工作室、蓝色海洋工作室、乡村振兴工作室、职等你来工作室。我所在的新闻中心评论部亦是“青骑兵”团队的重要组成。

  每个工作室的重点任务各不相同,譬如说回澜听涛工作室就是我们打造的时政经济领域新媒体工作室,它包含有“回澜听涛”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视频号,立足微信平台长于私域流量、擅于精准传播的特点,围绕青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用深度原创文章展示观点、分析肌理,用融屏短视频展示成果、彰显特色,目标是成为青岛广电精准传播深度内容的主力军。

  而其他工作室则通过名字就能看出,有的是专注文旅、有的是健康、有的是教育、有的是专注纪录片以及海洋发展、乡村振兴等等。

  中广互联:目前工作室人员构成是怎么样的呢?成员反馈如何?

  杨晓星人员构成一般每个工作室都是5—7人,也可以根据不同项目临时组建柔性团队作为“青骑兵”团队。我们团队员工的反馈都非常正向,大家感觉个人价值、团队价值、市场价值和广电价值实现了有机统一,能够激发出个体的能动性,同时每个团队、每个人各负其责地追求更好的结果、分享更好的效益,从而形成正反馈循环。

  中广互联:近年来,工作室模式越来越受到广电行业的重视和应用。在您看来,未来各地广电媒体成立工作室有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杨晓星:工作室一般是以产品、项目为龙头,打破部门界限、打造融合产品,具有资源集约、协同高效、共融互通的融媒体特点。

  工作室相比传统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式更灵活、更高效、也更有“船小好掉头”的机动性,同时,它具有更专业、更细分的内容生产能力。这都是未来在全媒体体系建设中的机遇和优势。

  但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具体层面上来说,我认为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好稳定的、有品质的、长期的内容生产问题,要让你们的工作室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进而产生品牌效应;当然,还要解决运营、传播以及与用户互动问题,这是面临最大的挑战。

  “青骑兵”团队模式是可复制的

  中广互联:您在此前演讲中曾提到,“青骑兵”是超越媒体、融入生态、赋能行业的首发探索队。关于这句话您可否向我们做个具体阐述呢?

  杨晓星: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媒体必然要从平台搭建、技术升级,走向组织框架的优化和思想理念的革新,必然要超越媒体自身,从而形成新生态、进而赋能行业。在以“青骑兵”为基础完善内部生态的前提下,紧扣“连接”这一互联网核心逻辑,将价值和服务向外辐射,构建了更大的生态系统。各个“青骑兵”团队作为伸向用户需求的触角,立足自身、各展所长,链接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生产资源、生活资源,不断发掘用户需求,内部相互下单、相互支持,外部握指成拳共同拓展市场,实现了“青骑兵”与用户、“青骑兵”相互之间共享价值增值。

  中广互联:您觉得“青骑兵”团队模式是否具有复制性呢?会带给行业哪些启发?

  杨晓星:这种模式完全是可复制的。未来广电生态应该是内在自驱力源源不断涌动,同时与外部资源、资本、用户不断地交互融通,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行业愿景。

  地方广电做APP既要“造船出海”还要“借船出海”

  中广互联:资料显示,目前青岛广电重点打造了3个客户端,分别为蓝睛、爱青岛和海米FM。想了解一下,这3个客户端分别侧重于哪些方面?

  杨晓星:蓝睛APP是权威准确发布青岛时政新闻为主要特色,以直播为核心,视频新闻首发为特点。

  而爱青岛APP则偏重便民生活服务,定位于以青岛为中心提供吃喝玩乐购,为青岛及周边人群提供全面方便的本地化网络服务平台。

  对于海米FM APP的定位,我们是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枢纽型音视频、城市管理和应急服务全媒体第一平台。

  中广互联:在您看来,地方广电做APP是否有其必要性?为什么?

  杨晓星:从现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情况来说,也从全媒体体系建设来看,作为广电媒体,想要做到互联网端的传播和运营的话,APP肯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总说主力军挺进主战场,APP一定是一个重要的战场。我觉得,广电运营APP,最擅长的其实是内容,我们能够做到内容为王,守正创新,但是光有内容还不够,还要有互联网基因的运营方式、运营主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做APP,我们既要“造船出海”还要“借船出海”。

  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广聚合力

  中广互联: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到要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在“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方面,青岛广电有哪些创新实践呢?

  杨晓星:随着“青骑兵”模式的运转壮大,我们已发力建设青岛广电新生态,为政务、企业、街道社区等提供定制化、伴随式服务,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广聚合力,携手共赢。

  例如,在“新闻+政务”方面,精准链接政务资源。2022年青岛广电与拆违治乱办公室等部门携手、与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联动,推出了《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人大代表在行动》《“容·融·通”委员直通车》《亮剑拆违治乱》等内容,链接政务资源与社会需求,搭好民意与决策的沟通桥梁。

  在“新闻+服务”方面,扎根基层、立足圈层。据不完全统计,权威电视频道、蓝睛客户端与30多个账号构成融媒矩阵,2022年推出《更新向未来》等200多个专栏专题、300篇次典型报道;针对不同场景推出“海岛歌会”等不同产品,满足差异化传播需求。

  在“新闻+商务”方面,立志成为企业合伙人。以《工赋青岛》《四新领航》栏目为代表,联动政务资源、产业资源;与龙头企业携手共进,展示愿景理念、集聚政企合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需求,撬动链主介入,找资金、找订单、找场景。

  具体来说,《工赋青岛》作为大型融媒体访谈栏目,创新形成了“全员全流程全参与”的闭环式策划传播机制,参与节目的企业要全程参与创作过程。例如,青岛啤酒集团在参与前期策划中,与节目组充分沟通,根据企业需求先后开过多次研讨会,十易其稿,精准找到传播的切入点,实现了有效传播。

  《四新领航》作为全台首档大型融媒体资源对接服务节目,根据企业融资、招才、营销等方面的需求,寻找与“资源方”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池的合作机会,力争将更多优质发展资源导入优质“四新”中小企业,壮大青岛“四新”经济。

  2023年让工作室走出去!

  中广互联:辞旧迎新,2023年青岛广电在媒体融合上有哪些新探索呢?

  杨晓星:2023年1月9日,“我们共奋进”青岛广电新生态行动启动暨首批工作室挂牌仪式举行。我们此次挂牌不是在内部挂牌,而是全部走出去,与我们的政务、商务合作伙伴一起,我们将工作室走出去,建立在对方单位或企业。通过“蹲点”采访、纪录片式拍摄,扎实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经略海洋、乡村振兴、四新经济等新时代新场景之中,既真实记录新征程上青岛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探索、新风景,同时进一步深耕圈层,践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理念,为政务、企业、街道社区等提供定制化、伴随式服务。

  中广互联: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杨晓星:很荣幸与大家分享“青骑兵”团队模式,非常感谢中广互联对青岛广电创新模式的认可,谢谢!

  后记

  “所有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破局与创新。”这是在采访过程中,杨晓星多次提到的。

  而在中广互联看来,青岛广电媒体融合方面的破局与创新无不体现着“分合思维”。

  ·从“合”的角度看,青岛广电整合3个频道组建成立大节目中心,人员团队不再以部门频道划分,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组合,与此前中央三大台的合并有类似之处,在媒体融合方面有效实现了人才、设备、资本的复用。

  ·从“分”的角度看,孵化、培育更多互相协同、互相赋能的项目团队、工作室、事业部等广电“青骑兵”,不断提高单兵作战的能力,在运营方面或将更灵活,更能针对垂直细分领域做本地服务,充分融入城市经济发展。

  媒体深度融合已无可争议地成为近年来广电媒体的热门词汇。但是当人们讨论媒体深度融合时,更多关注的是“集中”、“汇聚”、“整合”,而对于融合后的“分散”、“分化”、“分工”聚焦不多。此次青岛广电就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思路——既要善做加法、同时也要考虑减法,让媒体深度融合达成更高层次的多元化。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