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这是媒体融合“竞赛场”!上海广播电视台这样报“两会”

导语:如果说全国两会是各大媒体的角力场,那么今年的全国两会则是很好地检验媒体融合能力的一个竞赛场。

  对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蔡理来说,这次全国两会报道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

  与往年50多人的团队相比,今年报道团队阵容略显“轻装”。由于记者数量作了缩减,6个随团记者,加上临时工作间的记者及技术人员组成的报道团队于5月19日抵达北京。

  5月23日14:30,在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全国两会前方报道团的临时工作间,「广电独家」见到了蔡理,此次是她第八次担任前方报道团负责人。

  “形式上变化太大了,今年两会的形式不同,我们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就不同。我们的要求是今年两会报道的体量、内容丰富度和质量不低于去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去到核心现场的人数又少了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任务,压力还是很大的。”蔡理说。

  把素材传出来、请进“家里”来处理,反而释放了生产力

  “全国两会的准备工作是很早就开始策划了,之前一直处在整装待命的一种状态,会期宣布之后,我们立马进入正式筹备阶段。”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吴茜告诉「广电独家」。

  上海广播电视台所做的准备,分为内容层面和操作层面。

  在内容层面,此次全国两会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的关键时刻,意义非比寻常,所以对于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进行预判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在操作层面,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全国两会在采访报道方面会跟往年有很大不同,这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而言,每天仅电视新闻端的报道就超过10个小时,在网端的发稿量也比日常大量增加,这些都需要提前筹备。

  由于人数压缩,工作量不减,所以前方报道团队的任务很繁重。他们通常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忙到凌晨1点,可以说是“连轴转”。

  为了做好保障,报道团队在技术保障、信号传输等操作层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尝试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在技术保障上,上海广播电视台开通了从北京饭店到北京临时工作间的光缆,前方拍摄的大量素材通过光缆传输回来以后,临时工作间及上海后方的工作人员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加工。

  蔡理指着工作间的一位记者介绍说,现在这位记者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是对上午和昨天接收到的素材进行加工,这样虽然记者不在会场,但是依旧可以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这个把素材传出来、请进‘家里’来处理的方式,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今年由于疫情,我们被迫采用了这样的工作方式,我倒觉得对我们是一种触发,这种方式反而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了释放。”蔡理表示。

  前方报道记者进行时效性极强的报道,临时工作间及后方团队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这样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新媒体端报道内容。5月22日当天,除了电视端的新闻内容供应,前方报道团队还生产出了8个原创短视频。

  把自拍杆发给政协委员,“轻量化”反而让素材抓取量大增

  “对于电视来说,拍到了才算成了,但是万一拍不到呢?所以从来之前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为明天能够拍到什么而焦虑。”

  蔡理以《东方新闻》栏目的“两会观察”版块举例,它由代表委员们的故事、记者现场述评、参会期间的观点这几部分构成,需要每天对这些部分进行严格落实,加上每天一个主题,这就要求报道团队和代表委员时刻保持密切联络。

  以往的连线是在临时工作间搭建演播区,把代表、委员请到演播区跟上海演播室进行连线讨论互动,今年的情况特殊,无法搭建演播区,加上政协没有跑会记者,无法进行内容拍摄,这些都成了比较棘手的难题。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报道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决定通过手机云直播来完成。这种在疫情期间就开始使用的方法,刚好运用到了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上。

  来北京前,报道团队就跟上海政协沟通,向与会的委员们赠送了自拍杆和美颜灯,还专门在他们的手机中安装了TVU的直播软件,并教会他们使用。人大的随团记者也在部分代表那里安装了手机直播软件。

  针对这件事情,报道团队还做了一条比较有趣的新闻:量子卫星墨子号卫星总指挥王建宇代表利用手机和《东方午新闻》连线直播,记者在“看看新闻Knews”上发表了一篇报道《他搞得定量子卫星 却对这个“网络神器”连连摇头》,该报道的点击量很快突破500万。

  “今天在我们微信群里,《东方午新闻》的负责人还跟我说,今天的直播非常顺利,委员们现在自拍杆和连线软件都用得很‘溜’。”蔡理笑道。

  今年两会特殊的报道形式使这种联络变得更加便捷,每天都能和代表委员连线采访,这是之前的“跑两会”方式无法比拟的,素材的抓取量也是之前无法比拟的。

  通过“云”手段,提前策划,记者一对一沟通联系所有代表委员,以远程视频连线或指导手机自拍的方式,报道团队完成了大量的“云”上采访工作。

  “我们这次全国两会更强调‘轻量化’报道,往年没有这个迫切性,今年只能频繁使用这些轻量化的方式来生产。”蔡理说。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往电视制作速度上的优势被削弱,轻量化的新媒体拍摄可以快速有效实现新闻内容的上传分发。反过来,新媒体端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又反哺了大屏。

  对于新闻团队来讲,“我们每天都在努力拼搏”

  如果说全国两会是各大媒体的角力场,那么今年的全国两会则是很好地检验媒体融合能力的一个竞赛场。

  “全国的媒体都非常关注两会,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态势下,回过头来想,形式是吸引眼球的重要因素,但当形式已经做到极致,彼此间的差距也不会太大,最终拼的还是内容的速度、深度与广度。”蔡理直言。

  快速、准确是两会报道以及新闻报道都要遵守的原则。所有的流程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有些像部队作战,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热点。

  “竞争的主体转到了新媒体端。之前在满足电视新闻供给之外,新媒体端属于锦上添花,但这两年新媒体端的比重明显大了很多。”蔡理表示。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这次新媒体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一旦发现内容可以做成新媒体产品便会立马行动。

  6位参会记者由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丁元骐领衔,除了生产出电视端需要的内容之外,他们也具备新媒体生产能力。他们制作的新媒体短视频《记者看两会》,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记者在两会的采访过程中遇到的新鲜事以及体会和感受,很受欢迎。

  同时,上海后方团队有十几个人专门对接新媒体,对参会记者传来的大量素材进行加工,生产出新媒体内容,委员们自己做的vlog也为新媒体端提供了不少好“料”。

  “对于当下的新闻报道而言,大家都在努力‘取长补短’,‘长’是视频化的生产,‘短’则是做有深度的新媒体内容。”蔡理说,在这种的竞争下,大家都在相互比较、学习、借鉴,新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大家都在努力将全国两会这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与老百姓的阅读、收视、观看的习惯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出更有深度、更受欢迎的时政新媒体产品。

  2016年6月,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经历了两年多的探索与尝试后,“融合转型”已初露锋芒,走在了国内前列。

  从2018年年底开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在时政新媒体上作了非常多的尝试,围绕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时政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力量,尤其是从选题策划阶段就开始构思新媒体产品的生产及传播。在这些“厚积”的基础上,今年的全国两会其实是“薄发”——平时积蓄起来的能量,到了全国两会爆发出来。

  据吴茜介绍,时至2020年6月7日,上海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整体转型”改革,组建成立融媒体中心、正式上线“看看新闻Knews”,即将满4年。4年来,“看看新闻Knews”始终坚持新闻、视频、直播三大核心要素,逐步实现了三个维度的融合传播探索,即:探索实现重大时政视频新闻的融合传播新机制;探索打造高门槛的优质直播新常态;探索实现大屏与小屏互助共振新模式。电视端“大屏”与移动端“小屏”共振互哺的融合传播态势,进一步推动了从为“播出”服务到为“传播”服务的根本转变。

  下面,我们来看看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上海台排出了什么阵容。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全国两会报道“阵容”

  关于2020年全国两会会中报道,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以电视端的东方卫视和新媒体端的“看看新闻Knews”为主阵地,分会前、会中、会后3个阶段做好大会报道;新闻综合频道、外语频道和“ShanghaiEye”结合各自定位全力配合。

  在全国两会之前,从5月11日起,《东方新闻》《新闻报道》同步推出预热报道,宣传上海人大代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一年来的履职成果和2020年建议提案的准备情况。

  从5月16日起,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东方新闻》、《新闻报道》、“看看新闻Knews”同步推出主题报道《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该系列紧扣上海全面贯彻落实2019年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展现上海在深入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建设一大平台、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及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的新作为、新成效、新局面。

  在全国两会期间,进行全天大体量报道。

  ■ 东方卫视

  东方卫视新闻以“提振信心、共克时艰、坚定信念、同筑小康”为主题,早、午、晚、夜4档新闻栏/节目,推出6个专栏版块和8期特别报道。

  早间新闻《看东方》打造“两会早知道”版块,与北京前方记者直播连线,对当天重要议程进行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焦点话题进行提前梳理;同时,“读报”版块每天集纳主要媒体对于全国两会的观察、报道和评论。

  《午间30分》在安全、及时、准确报道好人大开幕、全体会议、政协闭幕、人大闭幕、总理记者会等全国两会重要议程的同时,推出“两会议政录”版块。

  考虑到今年两会的特殊性,“两会议政录”采取会前提前采访、会中拍摄履职镜头的两步走办法,以人物特写讲故事的方式,聚焦“一份有含金量的提案(议案)是如何诞生的”,展现上海代表委员对全国改革热点的前瞻性思考,梳理总结上海“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具体例证。

  除了“两会议政录”,《午间30分》还有一个版块是“记者的两会日记”——把记者在新媒体端的发布的vlog根据大屏播放要求重新编辑。跟主新闻相比,这个版块有着轻巧活泼的特点。

  晚间档的《东方新闻》打造“两会专讯”“两会议政”“两会发布”“两会观察”4个特色版块。

  “两会专讯”聚焦全国两会的当天各项议程,尤其是上海代表团的重要活动;“两会议政”重点展现代表委员的精彩建议提案;“两会发布”聚焦人大政协组织的各场新闻发布会、热点代表团的记者招待会;“两会观察”作为《东方新闻》历年来重点打造的版块,以记者观察为切入点,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民法典审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公卫体系升级、“六稳六保”等今年两会热点话题,采用大屏解说结合图像报道的形式,反映好代表委员声音和场外民声热议。除在当天的《东方新闻》外,“两会观察”版块还制作每期90秒的短视频产品,在“看新闻Knews”上同步推出。

  夜新闻档的《今晚》继续打造《问政中国》《世界看两会》两大系列特别报道。

  《问政中国》系列计划推出7期,采取“上海主持人+北京嘉宾”的“云问政”形式,邀请中国疾控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等权威专家做客北京演播室,突出时评特色,关注中国改革进程,展现上海思考实践。其中此次两会舆论特别关注的“港版国安法”话题,节目还同时邀请到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香港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委员何建宗,分别在北京、香港两地演播室与上海演播室三地“云互动”,共同深入探讨这一重要话题。节目每天下午的系列高端访谈首先在“看看新闻Knews”上全程直播,再精剪成15分钟的《问政中国》电视版对外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同频共振、融合传播。

  《世界看两会》系列由“海外媒体观察+全球专家访谈”两部分组成,与SMG美国、日本、欧洲等记者站密切协作,目前已经采访到的全球专家包括 IMF世界经济及展望报告负责人马尔哈·纳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克雷格·艾伦、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美国密西根大学流行病学和全球卫生学教授阿诺德•蒙托等。

  此外,《今晚》与两会代表、委员进行视频直播连线,就当天的热点话题展开多方探讨解读。

  ■ “看看新闻Knews”

  “看看新闻Knews”从4个层面推进新媒体端的全国两会报道。

  一是PC端和APP端全站飘红:在首页首屏的醒目位置悬挂“两会时间”醒目浮标,首页头版滚图大篇幅及时呈现两会重要内容,同时结合《东方新闻》《今晚》等多档新闻栏目,设置“直击两会”“问政中国”“两会观察”“两会同期声”“两会早知道”等版块。

  二是推出一批时政短视频产品:抓取两会现场的生动细节和鲜活实况,推出一批形式新颖、内容鲜活、表达清新的时政短视频产品,多侧面展现全国两会的主题主线、热点话题和精彩瞬间。时长上,将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作为核心产品,力求有现场、有实况、有细节,同步配套生产15~30秒的微视频,在“两微一快一抖”等社交渠道上广泛传播。

  三是策划推出一批H5产品:从会前预热到最后一天的总理记者会,推出多个H5产品,加强产品的科技感和互动性,深入浅出地传递好全国两会重要信息。

  四是拆条分发与直播:由于今年全国两会的不少现场采取云发布、云会议、云通道等形式,“看看新闻Knews”全力做好今年两会视频直播的全网分发和拆条制作,策划推出“云两会”系列直播,同时第一时间对整段直播视频进行拆条分发,进行更加符合互联网特性的再加工、再传播。

  ■ 上海新闻综合频道

  《新闻报道》立足本地,充分做好大会开闭幕、上海代表团开放审议等重要程序性报道,以及上海代表委员认真履职、建言献策等报道,力求及时、准确、全面。

  《上海早晨》打造“两会早参会”版块,以本台自采和全媒体稿件的集纳为主,发挥早新闻本身在新媒体内容转化上的经验,体现轻、快、活的版面特色。《新闻夜线》策划推出“夜线约见•‘会’见”版块,结合大会热点话题和焦点关键词,进行深入解读。

  ■ ICS外语频道

  《直播上海》重点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升级、制造业新常态、在线新经济、民法典审议等有热度的两会话题,从外宣角度出发做好新闻报道,讲好上海改革进程中的精彩故事。节目还会计划推出“两会百科”版块,向在沪外籍人士深入浅出地解释好两会关键词,例如“人大”“政协”“民法典”等。

  《财道》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结合在线医疗市场与数字经济、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加快转型等财经话题,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广阔前景。

  ■ 外宣新媒体矩阵“ShanghaiEye”

  上海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好外宣新媒体矩阵“ShanghaiEye”的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台账号的国际传播优势,以“TwoSessions2020”为主标签,编译好两会重点资讯和重大发布,及时传递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积极信号和中国外交政策,回应好国际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ShanghaiEye”策划推出《洋眼看两会》系列短视频产品。该系列立足上海,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智慧基建、在线新经济、扶贫攻坚等话题入手,通过在沪外籍人士的视角谈感受、讲看法、聊期盼,以国际视角讲述好上海精彩,同时注重以新手法进行视频的包装整合,打造清新风格。

  对于会后的报道工作,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也作了部署:在上海代表团返沪和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返沪时,围绕代表委员认真履职成果等情况,集中采访代表委员,做好2020全国两会的后续报道;同时,结合上海工作实际,选好角度和切入口,积极做好传达学习2020全国两会精神的相关报道,为上海全面贯彻落实2020全国两会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