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天上那颗“星”,如何催动新业态——卫星经济新观察

导语: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我们头顶的星空,运转着上万颗现役卫星。虽然相隔遥远,卫星却与现代生活密不可分,煲电话粥、开车导航、预报天气、户外旅行、应急救灾等等都能用到它。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8月印发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上的那颗“星”,将与我们的指尖更加紧密相连。

  “卫星家族”能力全面

  户外运动爱好者王朝晖正在为一次露营做准备,这次最让他期待的装备,是他新换的卫星手机。“过去到野外,我经常处于被‘您的手机不在服务区’支配的恐惧中。”王朝晖笑言。

  和手机连接基站的蜂窝移动通信相比,手机直连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受地理条件限制小、传输容量大、线路稳定可靠等特点,能让偏远山区、荒野大漠、广袤海洋摆脱“信号孤岛”,并且卫星通信网络建设周期短、部署快、调度灵活,在应急救灾、事故救援等极端场景中往往能发挥“通信兜底”作用。某些对时间特别敏感的跨境金融交易,也要依靠卫星通信进行。

  目前,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多个手机品牌都推出了直连卫星的机型。运营商中,仅中国电信一家支持的卫星手机出货量就已超过2300万台,用户规模突破240万,开通服务后无需换卡换号,便捷度进一步提升。对用户而言,消解“无网焦虑”、实现“信号自由”,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

  低轨卫星通量大、时延短,高轨卫星覆盖广、信号稳,中轨卫星则能兼顾覆盖范围与定位精度,“卫星家族”的能力十分全面。

  而在卫星“眼中”,不只是手机,汽车、无人机、户外设备等都是可以“握手”的终端设备。近年来,直连卫星终端在硬件小型化、低功耗、高收发性能等方面逐渐优化,丰富拓展了卫星终端类型与应用场景。

  “卫星通信与地图服务结合后,可实现通信功能与地理位置的深度绑定,如求救信息自动附带精准定位,从而提升救援效率。”高德定位系统首席专家方兴介绍,依托高德卫星求救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汽车等终端一键发送求救信息及坐标,目前已成功救助上百人。

  地面终端直连卫星,标志着地面网络为主、卫星网络为辅的“天地一体”通信服务走向实用,实现了通信覆盖从“区域”到“全域”的跨越。

  “卫星消费”多点开花

  2025年被业界称为卫星面向大众消费元年,卫星经济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与政策支持的多重驱动下,卫星应用已从专业领域走进大众生活,呈现出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蓬勃态势。除了传统的通信领域,智能驾驶、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方面也催生出创新应用,持续开拓着卫星经济的新疆界。

  在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卫星定位能为工业、农业、运输业生产保驾护航。比如,借助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和全天候稳定服务,工人坐在位于大城市的驾驶舱里,也能远程操控作业,完成千里之外的矿山、港口等场景中的任务,既高效又安全。

  在更普遍的场景中,卫星定位更是丝滑地融入了你我的生活:走出家门,就可以踏进前来接你的无人驾驶网约车;校园中、片区里,无人驾驶公交车能载你按时到站;导航软件里的“红绿灯读秒提示”,能让你就此摆脱“红灯焦虑症”……

  “当下,云支持自动紧急制动(C-AEB)和云支持绿波车速引导(C-GLOSA)正在落地。”密歇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曹重称,C-AEB能够化解前车遮挡导致的追尾风险,C-GLOSA则能计算前方红绿灯情况和其他交通信息,从而调节车速,实现“一路绿灯通行”。

  在“看不见”的地方,由卫星定位产生的海量行车数据,为智慧城市构筑起数据基础。记者了解到,山东济南的交通部门曾和网约车平台合作,利用其网约车数据对城市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成功提升了全市的交通运行效率,成为卫星定位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缩影。

  从小屏到车轮,从生产安全到城市脉动,卫星正“润物细无声”地服务着大众,“静水流深”地重塑着社会生产与生活模式,让百姓生活越过越智慧,越过越便利。

  “卫星经济”航向何方

  卫星经济高歌前行的同时,成本、技术、产业生态等层面仍有瓶颈待突破。

  首要难题是卫星建设成本与用户资费居高不下。当前,卫星通话费用远高于蜂窝移动通信,打几分钟电话就可能产生数十元话费,发一条短信也需5元左右。“卫星发射、地面站维护费用高昂,单颗卫星的成本动辄超千万,天线、射频前端、通信芯片等硬件的成本也‘硬’、不好压降。”荣耀终端卫星通信架构师钟睿表示,未来还需通过批量生产和火箭回收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是另一个关键挑战。卫星振动带来的激光对准问题、太阳耀斑引发误码率骤升等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卫星经济的规模化、普及化应用,还需解决产业协同不足的问题。目前,卫星制造、发射服务、终端应用尚未形成“星、管、用”一体化合力,产业链仍存割裂环节,卫星物联网可持续盈利模式还未完全成熟,“重建设、轻运营”的潜在风险需警惕。消费级终端设备也需进一步微型化、操作简易化,进一步降低功耗。

  值得关注的是,频谱与轨道资源争夺是卫星经济面临的特殊议题。全球低轨资源紧张,各国之间存在频谱分配不均的问题,资源博弈难言终点,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资源、加强跨国合作,在国际规则框架内争取更多发展空间,需要综合调配、系统布局。

  虽非平坦通途,但卫星经济的未来图景已近在眼前,自主攻关、技术融合、场景拓展、生态完善可谓核心航向。

  “通过AI深度赋能、量子加密技术嵌入、6G星地融合等,卫星通信可为更多更复杂的应用场景提供智能、稳定、可靠的支撑。”钟睿说。

  从“卫星+生活”的角度来看,方兴表示,未来,卫星通信终端或将加速与汽车、无人机等移动终端的融合,扩大应用场景覆盖。同时,卫星通信也会与导航、救援、出行服务等深度结合,形成“定位+通信+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应用场景的融合化发展。

  卫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规模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正在逐步构建“星天地一体化”网络,联合上下游厂商,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未来还将通过开放平台联合国内外产业合作方,推动中国卫星业务走向全球。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