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邬贺铨:“人工智能+”行动加速产业智能体落地应用

导语: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我们定能加速通向智能体时代,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人工智能正迎来从技术突破向价值落地的关键拐点。当前,大模型技术在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和工程效率上持续迭代突破,千行百业展现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丰富场景,但人工智能技术的规模价值仍未得到充分释放。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智能体应用普及,锚定以人工智能技术跨越价值落地鸿沟,意在通过人工智能深度重构生产要素,进而发展智能经济,构建智能社会。这一部署不仅符合技术演进的内在规律,更切中了产业智能化的核心需求。

  从应用基础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具备规模化落地的用户基础。据CNNIC统计,截至2024年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中国网民占比已达17.7%;而从2021—2024年宽带流量数据显示,2024年近半数流量增速是由人工智能应用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积累可观的用户基础以及实际使用规模。但需注意的是,当前人工智能应用服务仍难形成商业闭环。核心症结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虽能根据提示词生成内容,却因缺乏长期目标、无主动发起任务的能力,无法感知物理世界,仅能作为“被动助手”存在,最终导致推广受阻。而整合大模型(基础认知)、记忆系统(长期目标支撑)、工具调用(物理世界交互)、规划能力(主动任务发起)的智能体,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路径,为人工智能从“内容生成”到“任务执行”提供了应用范式。

  智能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主动执行与动态优化。它不仅具备任务执行能力,还能基于反馈对执行结果进行反思优化;能调用API、数据库查询等软件工具,也能连接外部传感器、具身智能等硬件设备,承担起“智能代理”的角色。但单一智能体仍存在明显短板:一是缺乏核心的因果推理能力,面对含复杂时间变量与关系的问题时稳定性不足;二是其输出质量高度依赖用户提问的精准度,难以主动挖掘潜在需求。这种局限决定了单一智能体难以应对产业场景中的复杂任务,需进一步向协同化方向演进。

  为补齐这一短板,需从“AI Agent(单一智能体)”向“Agentic AI(智能体协同群)”升级。通过新增中心化编排层,在封闭系统内实现统一目标下的多智能体协作。这一模式如同“群策群力”,将多个智能体整合为“超级代理”。依托共享记忆库,协同群可实现知识的集成、沉淀与集体反思,进而构建多智能体协作生态。相比单一智能体,其应用场景更丰富,能覆盖多领域知识融合、复杂环境动态响应及长周期任务接力等需求。

  智能体协同群在封闭环境下应用高效,但不适于在开放生态系统和异构平台集成应用,下一步需依托区块链、联邦学习等分布式技术协议,开发开放环境下智能体互联即IoA(智联网),打造“智能体即服务”和“网络即协作平台”的生态,实现开放式异构智能体的跨域协作。IoA可广泛落地于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领域,为各类场景提供“数字化身”式的智能支撑;不过,如何实现智联网下异构智能体的高效协同、责任边界划分与风险管控,仍需进一步探索。总体而言,智能体协同群与智联网是现阶段推动AI从技术走向落地的关键环节,二者的发展成熟,将成为未来向通用人工智能过渡的必要前提。

  大语言模型作为智能体生成的关键,经训练优化可提供强大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知识库及丰富信息,助其更好理解和回应用户指令、满足需求。近期,OpenAI推出了GPT-5,DeepSeek官方发布DeepSeek-V3.1版本,百度于上半年推出文心大模型4.5 Turbo和文心大模型X1 Turbo两款大模型以及多个AI应用,近期还将推出文心大模型最新版推理模型。全球头部厂商不断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在算法优化、数据处理、多模态融合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推动着大语言模型向更高性能、更广泛应用的方向迈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开源生态,以国内的文心大模型为例,今年文心4.5系列开源10款模型。这种开源模式不仅促进了技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让更多开发者能够基于先进的模型进行二次创新,还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共同参与到模型的改进和完善中,形成了良性的技术迭代循环。

  无论是智能体的迭代,还是智联网的构建,都离不开底层算力的支持。过去一年,行业虽然持续探索大模型技术创新以降低对算力的需求,但算力紧张的局面仍然制约AI的应用。国产算力技术的突破尤为迫切,近来国内一些企业取得了很有影响力的进展。昆仑芯早前点亮了三代万卡集群,通过超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大幅缩短了千亿参数模型的训练周期,显著提升了AI原生应用的迭代效率,为多模态数据与复杂任务的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产业智能化的深入推进,最终依赖人才这一“核心动力”。人才培养是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像百度这样的头部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探索,基于近十年AI研发的持续投入和在算力、框架、模型到应用的四层布局构建起AI全栈技术优势,近期发布“百度人才培养星河”计划及多个品牌项目,将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工智能及大模型人才,以人才服务社会和产业AI应用落地。

  从智能体的技术突破,到智联网的未来探索;从算力基座的夯实,到产业应用的落地,这一进程的背后需要政策发挥领航作用。随着《意见》的深入实施,我们定能加速通向智能体时代,让人工智能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