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广西广电网络:以短视频为桥搭建中国-东盟文化传播新通道

导语:广西广电网络围绕“平台搭建-本地化合作-渠道拓展”,构建面向东盟的短视频立体传播生态体系,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传播胜势。

  作为广西文化数字化建设与跨境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主动融入广西“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路径。面对文化出海过程中的语言壁垒、制作成本高昂、本地化适配不足等显著问题,广西广电网络以短视频为核心传播载体,构筑内容供给与场景创新“两个底座”,以人工智能赋能破解“三大难题”,构建国际化立体传播生态体系,致力于为东盟观众打造“看得懂、喜欢看、愿意转”的数字文化产品,开辟了一条以技术赋能文化、以传播连接邻邦的创新之路,在打通中国-东盟文化传播链、构建跨境产业生态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构筑短视频供给“两个底座”

  文化数字化是优质内容生产的“源头活水”,广西广电网络以文化数字化筑基,构筑短视频内容供给与场景创新“两个底座”,为短视频业务提供从资源储备到消费转化的全链条支撑。

  建强基础设施,夯实短视频传输与生产根基。优质短视频的传播,离不开高速、安全的网络与专业化的产业空间。广西广电网络从“硬基建”入手,一方面深化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充分发挥覆盖城乡的有线电视网络与广电5G网络优势,构建高速、泛在、安全的融合接入能力,打造国家文化专网,为各级文化机构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短视频内容传输服务;另一方面,全力打造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将其作为短视频产业集聚与跨境传播的核心载体。该基地目前已吸引行业头部企业和广西龙头企业在内的37家企业、3家实体展馆入驻,形成“内容制作-技术研发-版权交易-传播推广”的短视频产业集群雏形。

图为: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激活特色资源,丰富短视频内容储备库。广西广电网络聚焦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建设,构建涵盖民族、边疆、非遗、红色文化的大数据资源池,通过专业化团队开展数字化采集。目前已初步形成113万条数据的广西文化数据库,包含壮锦、花山岩画、湘江战役红色记忆等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化资源,可作为短视频创作素材,让内容既具“广西味”,又有文化深度,避免同质化。

图为:花山岩画沉浸式体验馆

  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短视频消费新空间。文化数字化不仅是“存起来”,更要“用起来”。广西广电网络依托数字化资源与短视频形态,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建成花山岩画沉浸式体验馆、“红色记忆”沉浸式体验中心等多个应用场景,通过短视频与VR、AR技术结合,打造沉浸式观看场景;将短视频与研学结合,与“星耀南宁”科学馆等场馆联合制作科普短视频用于研学培训。目前,已开展文化科技研学活动近百场,有效提升文化传播互动性。

图为:“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暨广西文化与科技交流之旅考察团体验元宇宙VR剧场

图为:“中国-东盟微短剧内容平台”手机界面

  截至目前,广西广电网络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果获2024年“全国智慧广电网络新服务”数字文化新应用典型案例等6项荣誉,“中国-东盟微短剧内容平台”入库国家广电总局第四批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精品内容衍生开发和海外传播类”项目库,为短视频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内容与场景基础。

  破解短视频“生产三大难题”

  短视频规模化出海需解决“生产效率低、制作成本高、小语种适配难”的痛点。广西广电网络以AIGC技术为核心,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推动短视频生产从“人工主导”向“人机协同”转型。

  搭建AIGC产能矩阵,实现短视频“降本增效”。2025年7月,广西广电网络启用“AIGC产能矩阵试验基地”,集技术研发、内容创作、人才培养于一体,通过“实战练兵”模式承接订单,形成高效生产能力。基地依托AIGC技术,构建覆盖“AI数字内容生产-多语种译配-内容分发”的全产业链智能化体系:在内容创作环节,AI可自动生成脚本、匹配场景素材;在制作环节,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译制系统,将东南亚小语种字幕译制成本降低75%,200分钟国产微短剧本地化改编成本降幅最高达70%,效率提升30倍。今年以来,基地已完成近5000分钟微短剧、纪录片多语种译配,制作超1200分钟四语种特色栏目,为短视频规模化出海提供产能支撑。

图为:“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暨广西文化与科技交流之旅考察团在AIGC产能矩阵试验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实践活动

  深耕小语种AI服务,打破跨境传播语言壁垒。东盟市场小语种众多,广西广电网络布局小语种AI译配能力,建成覆盖9种非通用语种(含泰语、越南语、柬埔寨语等)的AI译制平台,累计译制短视频超4.5万个,覆盖多个国家,YouTube等平台播放量超12亿次,东盟地区占比65%。2025年6月,广西广电网络在柬埔寨金边发布全球首部柬埔寨语AI微短剧,上线后海外播放量超百万。此外还积极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部署DeepSeek大模型,优化小语种译配准确性与本地化程度,让短视频更贴近当地观众习惯。

图为:全球首部柬埔寨语AI微短剧《Where You Belong》剧照

图为:“微视界·新视野”2023微短剧跨境交流合作推介会

  创新“人机协同”范式,提升短视频内容质量。AIGC不是“取代人工”,而是“赋能人工”。广西广电网络构建“人机协同”的生产范式:在脚本创作阶段,AI生成多版初稿,编剧优化情节与文化细节;在审核环节,AI进行合规性审核,人工审核文化表述的准确性。例如制作少数民族主题短视频时,AI匹配民族素材,人工校对习俗表述。此外,还与高校共建元宇宙实验室,探索AI与元宇宙结合,计划制作虚拟人短视频。

  今年6月,广西广电网络AIGC智能体项目首批入驻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计划首批上线约300部双语译配微短剧;“中国影视东盟国际传播服务平台”获评“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赋能成效显著。

  构建国际化立体传播生态体系

  短视频出海不仅要“做得好”,更要“传得开”。广西广电网络围绕“平台搭建-本地化合作-渠道拓展”,构建面向东盟的短视频立体传播生态体系,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传播胜势。

  建设专属传播平台,打造短视频出海“主阵地”。广西广电网络打造自主可控的“Hi View”网络视听内容平台,定位为“人工智能+”文化传播载体,聚焦东盟市场。2025年6月29日,“Hi View”平台在柬埔寨正式落地。平台整合“内容制作-译配-分发”全链条服务,东盟伙伴可提交定制需求,公司依托AIGC产能矩阵完成服务,并计划将其推广至泰国、越南等国家,形成覆盖东盟主要市场的传播网络。

图为:“Hi View”平台在柬埔寨上线

  深化本地化合作,破解“文化隔阂”难题。短视频出海的关键在于“本地化”。广西广电网络通过“政府+企业+机构”合作提升本地化适配能力:在政府层面,依托中国—东盟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承办多届中国—东盟视听周(电视周)系列活动;在企业层面,与柬埔寨新媒体人协会合作,联合探索文旅领域AIGC应用场景,共同制作柬埔寨吴哥窟与中国桂林山水“双城联动”的文旅短视频;在渠道层面,与东盟代理公司及电信运营商探索建立SP合作关系,将短视频嵌入当地运营商服务,例如在东盟国家植入手机电视平台,大幅提升触达率。

图为:广西广电网络参与中国-东盟视听周

  聚焦数据与品牌,提升短视频传播实效。为确保传播效果可衡量、可优化,广西广电网络建立短视频传播数据监测体系,跟踪海外播放量、粉丝增长、用户互动等数据。目前运营的海外账号粉丝量超200万,短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60万次,东盟用户留存率超60%。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国际传播内容产能翻番(译制量达6000部),海外粉丝破300万,东盟重点国家收视覆盖率提升50%。

  此外,广西广电网络将短视频与跨境产业结合,深化与东盟企业在电商、教育领域合作,制作跨境电商直播、中文教学短视频,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合作双向赋能。

  未来,广西广电网络将继续深耕短视频传播赛道,以文化数字化为基座、人工智能为引擎、跨境传播为纽带,全方位整合资源完善面向东盟的融传播生态,推动更多蕴含中国智慧、广西韵味的优质文化内容跨山越海,持续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而鲜活的文化动能。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