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邬贺铨院士:人工智能重塑万亿元终端产业

导语:作为用户侧承载大模型部署任务的重要载体,AI终端将加快智能升级和自主进化,激活万亿元规模产业。

图片

  随着大模型行业开源、降本趋势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AI)端侧应用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近日举行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云边端协同大模型落地推动了AI终端应用发展。作为用户侧承载大模型部署任务的重要载体,AI终端将加快智能升级和自主进化,激活万亿元规模产业。

大模型落地开启AI终端新时代

  回顾过去四十年通信终端的演进史,从3G开始,手机从功能机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再到5G、6G的层层跨越,通信技术逐步进入了以AI为核心的新阶段,AI手机、AI PC等各种AI终端正向我们走来。”邬贺铨表示。

图片

魅族最新发布的AI手机

  邬贺铨认为,AI终端新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大模型的落地。具体而言,云端大模型主要承担全局性任务,包括模型训练、跨边缘节点的数据聚合与分析优化等;边缘大模型负责实时推理与局部决策,同时向云端回传高价值结构化数据;端侧大模型则发挥超轻量优势,完成即时感知与响应,同时也过滤一些数据,回送到边缘和云端。

  “随着通信终端向AI终端发展,终端架构也有所变化,底下的硬件层还是原来的硬件,但是计算单元已经不仅仅是CPU了,出现了CPU+GPU/NPU等异构单元。除了计算单元,存储单元的性能也有了大幅提升,目前高端手机的显存已经做到了24GB,存储空间达到了1TB,已与PC相当。”邬贺铨感慨说道。

  同时,他表示,大模型的接入让终端操作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支持异构计算框架,还要实现计算资源调度以及多模型分析共享。操作系统支持的不仅仅是一个模型,还有多种智能体。未来只要对AI手机喊一句“帮我点一杯咖啡”,它就能知道你平时是要打开美团APP、选择瑞幸购买大杯热拿铁,还会自动通过微信、支付宝帮你支付。在工业领域,一个工人要开机床,工业智能体已经学习过他的习惯性动作,所以只需要下个命令就能自动执行。

  “现在的智能体大部分还在操作系统外缘,但是未来的智能体可能会嵌入到操作系统内核甚至框架之中,这样就可以直接调用大模型来解释用户需求,当然这也会让操作系统变得更加复杂。”邬贺铨表示。

  从智能终端到AI终端,整个终端从底层硬件到操作系统,再到应用框架,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点软件功能而已。邬贺铨指出,一方面,端侧大模型将优化AI应用体系,形成“终端感知+边缘推理+云端训练”的协同模式;另一方面,精简的端侧大模型嵌入边缘/端侧,让大模型与终端能力结合,也将为终端本身赋能。

AI终端应用模式呈现七大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智能终端,AI终端具备主动感知理解、多模态交互、智能化服务和自主学习进化四大功能,可以实现从感知、理解、交互、决策到服务全流程的智能升级和自主进化。

图片

联想AI眼镜

  邬贺铨认为,AI终端不仅仅是功能的变化,应用模式也将随之改变。一是形态多样化,手机、PC、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以及传感器、机器人、网约车等都能成为AI终端;二是功能智能化,从简单的通信终端向集智能体/具身智能、通感融合、通信计算定位控制于一体的AI终端演进;三是人机交互多模化,用户界面从图形界面(GUI)转变成语言界面(LUI),并将最终升级为智能体界面(Agent UI),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触摸屏、手势甚至唇语等多种方式实现交互,同时APP的存在感和独立性将被弱化,转而成为系统背后的服务工具;四是内容交互异构化,用户对终端发起提问时使用的是自然语言,而它反馈给你的回答可能是文字、图形,甚至可能是视频,提问和获得信息的呈现方式可能是不对称的;五是内容供应个性化,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浏览到对话,内容产生的来源不再只是对外检索,也可能是用户在终端或云端自主生成,从内容预制到内容定制;六是通信连接多元化,未来的通信不再是点到点,可能是点到多点、多点到点,同时支持多归属、多切片、多接口,还可以是D2D和离线应用;七是应用服务泛在化,C端和B端应用服务相互补充,向着“人机物兼容、云边端协同、通感算融合、天空地互联”的美好愿景不断进发。

未来发展面临六方面挑战

  “AI终端将端侧大模型或智能体嵌入操作系统,释放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创意,增强用户体验,将激活万亿元规模产业。”邬贺铨预测说。根据Canalys的报告,全球AI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比将从2024年的16%增长至2028年54%。全球AI PC在电脑市场的出货量占比也将从2024年的18%增长至2025年的40%。这一预测揭示了AI手机、AI PC市场迅猛的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增长点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AI眼镜作为可与手机相连的智能外设受到广泛关注。受益于大模型下沉,直接或经手机上云的轻量级AR眼镜将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应用,率先进入市场。除消费电子领域外,AI终端的适用范围还可扩展至工业终端、商务终端、交通工具、物流终端、教育终端、医疗终端、养老终端等诸多领域,广泛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创新空间。

  不过,AI终端技术研发尚处于探索阶段,仍面临许多挑战。邬贺铨指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一,业内统一标准缺位,AI终端产业需定义统一的模型接口、模型格式、通信协议、数据交换协议和算力调度标准,以实现跨厂商、跨平台的兼容,确保云边端模型的迁移和数据互通。其二,AI终端创新面临端侧算力瓶颈,端侧芯片自主创新压力大,芯片厂商需和操作系统厂商联合优化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其三,软硬件兼容适配能力有待提升,在不改变操作系统底层架构的前提下实现终端操作系统高效扩展,需精准对接操作系统接口,需正视不同平台间的差异性;如果要把AI融入操作系统内核,需全面重构系统架构。其四,数据存在安全与隐私风险,需要在保障数据有效利用的同时严格遵守数据隐私法规。其五,端侧大模型需在AI能效比指标下优化,要在能耗与性能之间平衡寻优。其六,AI终端依赖云边端协同,对通信带宽、时延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责任编辑: 徐亚新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