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观察】人民网:网络视听向新再攀高

导语: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全球下载量前100名的海外视听类应用中,中国视听类应用(含港澳台)贡献了超1/4的下载量份额,并创造了近30%的营收占比。

  仲春暮春之交,成都暖意渐浓。与春风一同涌动的,是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蓬勃生机。

  日前,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四川成都落幕。大会期间,40余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42场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接连举办;逾万名嘉宾报名参会,近500名嘉宾登台演讲分享;参会机构总数超4700家,30余家企业展出170项前沿技术、视听产品和精品作品……高密度、大容量的大会,传递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网络视听深入日常

  在短视频、直播、微短剧、网剧、网综爆款频出的今天,网络视听与广大用户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究竟如何?已连续10年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用“数字空气”巧妙作比。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人,同比增长1722万人,网民使用率达98.4%,其中,城镇网民使用率达99.1%,网络视听“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地位愈加巩固。

  从内容层面来看,“短”的趋势依旧显著。一方面,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仍居第一——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10.40亿,连续6年保持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第一;另一方面,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使用时长追平即时通讯——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

  在“短”内容持续走强的同时,长视频的回暖和大屏用户规模的扩大也给行业带来了欣喜。数据显示,去年底,中国长视频用户规模上涨至7.52亿,创2018年以来新高。

  2024年,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双治理工作全面落地,在一系列举措下,2024年中国直播频道用户月均活跃率达62.2%,比治理前上涨9.6%。除了双治理,超高清政策推动、内容质量优化和大小屏联动也助推电视大屏用户黏性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湖南卫视微短剧剧场“大芒剧场”、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播出同时段的收视时长和用户规模都获得了较大增长,“大屏+微短剧”正在承接新流量。

  AI重塑内容生态

  去年的网络视听大会上,AI(人工智能)成为热词,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平台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尝鲜之作。今年,AIGC的实际落地与效能提升则成为交流、讨论的重点。

  记者旁听了不少以“出海”“国际传播”为主题的论坛,很多企业代表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中国网络视听内容的出海,AIGC功不可没”——借助AI大模型,平台可以迅速完成微短剧的翻译,从而实现多语种、多地区同步上线。

  目前,不少AI大模型已可实现声线提取、原字幕擦除、配音、外语字幕生成等功能,不仅内容翻译准确,还能“克隆”剧中人物的语音语调。相关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将AI大模型用于影视作品翻译,成本较人工可降低为1/15,速度则提升了10倍。

  在翻译之外,音乐音效生成也是AI音频领域应用的主要场景之一。由趣丸科技自研的多模态音乐大模型“天谱乐”可支持文本生曲、图/视频生曲、音频生曲功能,目前已为用户生成了超1200万首AI歌曲。

  “对影视公司来说,从海量故事中评估、发掘爆款IP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介绍,基于数万小时的拍摄数据以及优质剧本等高价值语料的训练,华策的“有风”大模型可用30分钟完成百万字级作品的深度解析报告,报告涵盖可视化、人物塑造等多个维度,而同等工作量则需耗费一名专业评估员一周左右的时间。

  “AI不是替代创意的工具,而是解放生产力的钥匙。当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我们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品质,以更快速度触达更广受众。我们期待与业界携手,用技术点燃中国创意,让中国故事闪耀全球。”贾尧说。

  2024年6月,快手推出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AI,自商业化以来至今年2月,可灵AI累计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奇幻微短剧《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AIGC晚会“AI奇妙夜”、特效玩法“快来惹毛我”等不同类型产品的出圈,让专业从业者和普通用户都体验到AI创作的巨大潜能。

  业内人士表示,从算力层面来看,AI对长视频制作仍存在算力瓶颈,但微短剧的制作已与AI的阶段性技术能力高度匹配。从此前的《中国神话》《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到正在制作或即将上线的《新世界加载中》《资治通鉴》等一系列新作品,“AIGC+微短剧”的想象空间正越来越大。

  此外,借助AI降低影视剧、纪录片等大型影视作品中特定场景的实拍难度与成本,提升原有素材的画面清晰度,优化直播效果,也正成为视听行业的常用解决方案。

  内容创作向上向善

  当前,网络视听的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上线的剧集、综艺、电影、动漫、微短剧等各类型作品高达4363部,同比增长16.22%,丰富的网络视听文艺作品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情感陪伴,也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

  2024年底,网络文艺作品首次纳入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网络剧《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浴血无名·奔袭》、系列纪录片《我们的赛场》、网络动画片《中国奇谭》和网络综艺节目《声生不息·宝岛季》等7部网络视听作品获评“优秀作品奖”。

  作为网络视听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综艺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声生不息·宝岛季》唱响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旋律,用音乐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种地吧》等节目拓展青年表达的途径;《喜人奇妙夜》成为都市青年的解压密码,让观众在欢笑中找到共鸣;《我在岛屿读书》传递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助力推广全民阅读……

  前不久,微短剧《家里家外》火爆出圈,口碑、热度不断攀升。其在红果平台上线3天播放量超10亿次,截至目前,全网话题量突破50亿。该剧没有穿越、霸总等“土味爆款”元素,剧情围绕一个普通川渝重组家庭的烟火日常展开,凭借精良质感和细腻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微短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思想深度、情感浓度和文化厚度。“观众从未拒绝深度,只是拒绝冗长,微短剧是用更少的时间去承载更大的价值。”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说。

  随着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登上短视频平台的“首页推荐”。面对“泼天的流量”,短视频创作者也有着自己的冷思考。

  “武术传承人+短视频创作者”,这样的身份叠加让凌云在抖音平台收获了1300多万粉丝。谈及网络视听赋能传统文化新表达,凌云表示,将积极拓宽边界,和其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短视频创作者联动;同时也将汇集更多热爱武术的年轻小伙伴,持续深耕峨眉武术IP。

  视听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将微短剧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经济业态,带动微短剧内容提质升级并赋能千行百业。本届大会,各项微短剧相关创作计划也纷纷发布了最新进展。

  在“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片单发布,《家里家外》《我的归途有风2》《狮城山海》等79部微短剧入选。截至目前,“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累计发布241部推荐作品。承载一方风景,呈现地域特色,微短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观众种草一个个“诗与远方”,为各地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在文旅主题之外,“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发布第三批推荐剧目,《法官的荣耀》《再婚》《民警马天民》《司法所的故事》等12部入选项目,以生动鲜活的视听语言展现法治实践;“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让传统经典“活”起来、“传”下来、“走”出去,《资治通鉴》《世说新语》2部作品首批入选;“跟着微短剧学榜样”创作计划则将通过“非虚构微短剧”形式,创作一批视角平实、表达质朴、情感真挚、事例鲜活的正能量作品,让更多人通过微短剧了解榜样、学习榜样。

  “红果短剧已与国家图书馆、国家航天局等机构展开合作,围绕文旅、普法、科普等主题开发内容。”红果短剧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短剧正从“流量风口”迈向“价值高地”,成为连接千行百业、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精品化是微短剧发展的主要方向,平台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推动微短剧产业生态的繁荣与升级,让好故事创造更大价值。

  在大会开幕式上,7位两院院士与相关代表共同发布了“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吸引众多关注。该行动将从构建跨界协作新机制、打造科普视听新生态、创新科普传播新模式等维度,推动视听与科普的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科普能力。

  除了社会价值,网络视听的经济价值也在逐步显现。《报告》指出,短视频和直播已成“种草利器”,内容即货架,催生消费新范式、新链路。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因观看短视频、直播而消费过,其中,非计划性消费占57.8%。“兴趣激发—场景验证—即时转化”构成的消费链路,正推动零售业从供给驱动向需求响应的转型。

  中国故事走向世界

  在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业态带动下,中国视听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正在成为全球视听领域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全球下载量前100名的海外视听类应用中,中国视听类应用(含港澳台)贡献了超1/4的下载量份额,并创造了近30%的营收占比。

  视听内容的出海,微短剧的贡献不可忽视。2024年,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前100的应用中,中国(含港澳台)应用有20个,新入围11个,微短剧应用占8席。微短剧正成为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轻舟”。

  “中国微短剧正在重塑国际传播格局,这是一个现象级的变革。”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表示,当其他类型视听内容还在思考如何走出去时,微短剧已经闯了出去,产业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市场版图正在迈向全球化布局。

  目前,中国微短剧的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以ReelShort、DramaBox、ShortMax为代表的头部出海微短剧应用,在主要目标市场稳居下载榜前三。中国微短剧产品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以北美为重心,辐射欧洲、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广阔市场的发展格局。“微短剧深度渗透到此前难以触达的一些文化区域,国际影响力实现质的提升。”周继红说。

  点众科技旗下的出海微短剧应用DramaBox下载量已突破1.3亿次,日活跃用户达450万。在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看来,相较于微短剧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海外微短剧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微短剧有望成为新的文化现象。

  “枫叶互动于2022年8月在美国推出ReelShort微短剧应用,当时我们学习了中国微短剧的形态,并将其推向北美市场。”枫叶互动副总裁南亚鹏表示,“在微短剧内容来源上,枫叶互动一方面大量采购中国爆款微短剧,经过译制推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和中国版权方合作,采购相关网文、微短剧版权,经过本地化改编,请欧美的演员进行拍摄,目前公司在好莱坞已经搭建了几百人规模的团队。”

  中国故事+本土化生产,已成为出海微短剧头部厂商在译制剧之外的主要生产模式。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介绍,去年,由九州文化与日本朝日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百万富翁的离婚孙女》改编自国内微短剧,一上线就成为爆款,助推ShortMax下载量激增,一度登上日本Google Play和App Store免费榜第一。

  从国产原创动画《时光代理人》在国际权威动画网站获得8.89的超高评分,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名,近年来,国产动画出海同样佳绩频出。

  “作为国内最大的动画片出品方之一,B站一直致力于把优秀国漫带到全球喜欢动画片的用户面前。”B站副总裁张圣晏介绍,截至2024年底,B站已将60多个IP近100部国产动画作品发行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B站还与日本富士电视台创建了国产动画专属时段,日本观众可以在电视频道观看到中国动画。

  在张圣晏看来,国产动画的出海,不仅要拓宽传播渠道,还要“让世界为中国动画所用”。刚刚上线的原创动画《凸变英雄X》,在立项之初就汇聚了全球顶尖创作和宣发资源。该动画由B站与ANIPLEX战略合作,李豪凌担任原作企划与总导演,纸飞机、铅元素、澜映画、笔酷等国内多家优秀动画制作公司担纲制作,并邀请到日本知名作曲家泽野弘之联手多国音乐制作人打造动画音乐。

  “在中国美学和影视工业的结合上,国产动画完成度较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何天平认为,《中国奇谭》、《哪吒》系列、《凡人修仙传》、《时光代理人》等作品的成功,说明国产动画可以连接全球市场。“在规模化出海的同时,国产动画要找到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通点,从而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传播效能升维。”何天平说。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