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慎海雄刊文阐释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践路径,对各级广电台有哪些借鉴?

导语:在人工智能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形成“领先一个身位”的发展态势。

  日前,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在《时事报告》以扎实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 奋力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题刊发署名文章,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的具体实践和思考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实践层面来讲,对各级广播电视台实施系统性变革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文章首先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强调不断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文章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要使主流媒体具有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是统筹“两个大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深化媒体融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进一步发挥好互联网在国际传播中的基础设施作用,才能在新形势下为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打下扎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牢牢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是传统媒体居危思危、以变应变、实现新突破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国际主流媒体正在经历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退,国内的各类主流媒体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总台成立以来,凭借不断守正创新、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推进自身系统性变革,在时代大潮面前依然实现逆风飞扬、精彩连连

  文章从政治高度、国际传播、舆论传播等视角,阐释了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和媒体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强调这是传统媒体未来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当前,各省市广播电视台对于推进系统性变革的认知相对清晰,但在推进进程上并不统一。其中,包括上海、陕西、河南、吉林、贵州等广播电视台积极谋划,并出台符合自身实际的系统性变革方案,坚持在改革中要效益,在创新中寻出路。

  也有部分广播电视台,认为自身顽疾甚重,不具备系统性变革的必要条件,需要等待相关扶持政策出台,甚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等、靠、要的思潮。

  而从实际情况开看,说的多行动的少,口号喊的多,具体举措谋划的少,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严重阻碍了全行业系统性变革的行动进程。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官微持续刊发部分广播电视台系统性变革的实施进程其目的就是以“动”促“动”,让更多广播电视台认识到,真正行动起来,让变革从领导层决策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愿行动,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唯一出路,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强有力的执行力和具体实践,为全行业的系统性变革提供了全新样本。

  (二)

   文章从聚力创作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及科技赋能等四个方面,分别阐释了总台实施系统性变革的具体步骤和路径,对于当前省市级广播电视台的实践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谈到,6年多来,总台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架构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经历了“凤凰涅槃”,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裂变,不断打破传统广电“重装备、大投入、大产出”的惯性模式,持续自我“输血”“造血”“活血”,推动总台这艘传媒航母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文章强调,总台发挥融合传播优势,创新形态聚力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深化提升“头条工程”融合传播实效,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包括《通向繁荣之路》《经典里的中国智慧》《澎湃中国》《绘制十年》《中国的脚步》《中国领导力》《思想力:读懂新时代中国的改革策》等精品节目,以恢宏之气,讲述新思想的不同篇章;出新出彩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宣传报道,浓墨重彩完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宣传报道,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及完成澳门回归25周年宣传报道及文艺晚会,推出一系列理论节目、栏目和系列报道……值得一提的是,总台创新推出融媒体产品《主播说联播》《联播精编》《联播一瞬》《上联播啦》《联播划重点》,增强年轻用户黏性,并综合运用竖屏短视频、热门音效、评论互动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打开手机看联播”成为一种习惯;“满屏皆精品”繁荣文艺文化创作生产,以融合传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翼。总台加大从“文化符号”向“文化精神”的开掘,加强对文化题材的深度剖析,逐步深入文化的肌理、根脉,同时强化融合传播,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文章强调,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断助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陵劲淬砺方能摧锋陷坚。

  总台全心全意创新做好领袖思想的融媒体国际传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理论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开拓有声有色、有力有效的媒体外交工作体系,为公共外交服务、为对外融合传播赋能。

  文章强调,持续深化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受众在哪总台就在哪儿

  文章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传播平台的作用与航空母舰在战争中夺取制空权进而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作用同等重要。没有传播平台却想在舆论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此,总台强化顶层设计为推进系统性变革谋篇布局组建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三个新媒体内设机构,将原传统媒体管理部门、节目中心全面转型为融媒体部门,在各中心、部门新设新媒体部或融媒体部,加强大屏小屏的融合联动,着力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构建总台新媒体集群,新媒体新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央视新闻”客户端着力打造全网“源新闻”首发第一平台、新媒体直播第一品牌、新闻类短视频第一平台;央视频客户端作为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用户规模和活跃用户量稳居中央媒体新媒体平台首位;国家级音频集成分发平台“云听”客户端,规模增速位居音频行业第一;央视网各平台全球覆盖用户超22亿,央广网进一步加大权威时政音频大数据和声音全媒体产品研发,国际在线不断创新打造国际传播品牌活动。深刻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发展趋势,深耕海外主流新媒体平台,拓展海外传播矩阵,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据第三方机构调查数据,总台在海外三大社交平台累计粉丝规模超6亿人,持续位居国际主流媒体首位。

  文章强调,持续深耕媒体科技创新,不断深化“5G+4K/8K+AI”战略格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总台致力于打好科技自立自强“主动仗”,巩固深化媒体科技实力“国内最好、国际领先”的地位。总台大力建设统一的融媒体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研发上线“总台算法”;抢抓全球超高清技术发展先机,建设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4K/8K 电视演播室制作系统等关键系统设备研发;创新打造“百城千屏”超高清产业项目,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在人工智能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形成“领先一个身位”的发展态势。总台建立人工智能工作室,研发应用“央视听媒体大模型”,推出国内首部文生视频 AI 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首部 AI 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首部 AI全流程赋能译制的英文版微纪录片《来龙去脉》,推出《2024中国·AI 盛典》《AI看典籍》《丹青中华》《美猴王》等一大批AI产品,引发海内外热烈反响。 

  从具体实践来看,抓精品创作、抢传播效能、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以及科技赋能,是广播电视媒体在实施系统性变革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可以说是具体成效。

  比如,以精品创作为例,出一档爆款节目或者说创新推出一个新的模式,对于广播电视台而言,也许并不是太难的事。

  但是,难的是打造一个成熟的创新体系、创新路径,更难得是要实现“满屏皆精品”,这就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架构体系,包括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节目创新等做支撑,而系统性变革的初心正是源于此。

  再如,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方面,目前全国建设国际传播中心的步伐很快,但我们的新闻也好、综艺剧集也罢,其国际传播的初衷已经从走出去的1.0阶段提升为走进去的2.0阶段,让更多中国视听作品能够走出海外,走进人心。

  这就为中国广电视听国际传播提出全新的课题,显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国际传播建设为省市台提供了有效借鉴。

  (三)

  文章从五个方面对下一步总台的工作提出具体展望和规划,并强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不是答案众多的选择题、可做可不做的选做题,也不是可以因繁就简的简答题,而是一项必须认真、深入、竭尽全力作答的必答题。

  文章强调,要推动形成有流量的正能量,不断以精品内容构建媒体融合核心竞争力。没有质量的流量就像肆意泛滥的江河,而没有流量的质量则像接近干涸的河床。大流量不一定是正能量,但没有流量一定难以称为真正的正能量。

  对此,文章提出始终把致力于实现“有质量的流量”和“有流量的质量”同声合奏、奔腾入海打造为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出更多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产品,进一步占领互联网阵地。

  文章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多角度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文章强调,加强全媒体平台建设,发挥聚合效应持续放大传播效能。必须着力推进主力军进入主战场,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进一步提升网站、客户端、手机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户外电视等平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效能。

  文章强调,彰显科技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必须加强实现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统筹谋划,以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超高清示范园“央视界”、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百城千屏”项目、人工智能工作室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持续巩固总台媒体科技水平的权威性、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章强调,培养选拔一流人才,全力服务于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总台大力实施“人才强台”战略,分类建设总台“大师级”人才库,定期组织“十佳人才”和“青年英才”评选,深入开展“蹲苗计划”,构建起梯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让总台的千里马在新时代竞相奔腾。

  文章高屋建瓴,既有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理性思考,亦有总台的实践性解读,还有面向未来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前瞻性展望;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既从宏观战略高度着手,又在从细从小的具体实践上落子,对优势与短板均有着清醒的认知和洞察,给予行业系统性变革清晰地实践方向。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