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5G-A迈入商用元年 新型数字化应用多点落地

导语: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了5G-A商用计划,相比前一阶段,5G-A能够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能力,在万物智联、高端制造、空天地一体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5G商用进入第5个年头,5G迈入发展新阶段,即5G-Advanced(下称“5G-A”)。今年,国内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了5G-A商用计划,相比前一阶段,5G-A能够提供更先进的技术能力,在万物智联、高端制造、空天地一体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跟随中国移动“移”起向新采访团走进西部多省市,探访全国首家3C行业5G-A智慧工厂——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下称“微网优联”)。在5G-A的加持下,该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约45%。

  此外,在5G-A阶段,5G与其他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例如,“5G+北斗”在基础设施建设、终端普及、示范应用等方面已取得积极成效,技术深度融合、行业规模应用的窗口期已经到来。

  5G-A正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之一,其规模应用意味着大量生产数据的储存、处理等,这还离不开新型数据中心等数字底座的支撑。本次采访中,记者走进位于西部的数据中心节点,这里正加速向智算中心转型,支撑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纵深发展。

  5G-A提升制造业效率

  微网优联是一家聚焦于Wi-Fi技术深度开发应用,面向全球B端客户(全球运营商及品牌客户)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企业。

  微网优联制造总监杨奕东告诉记者,公司已建设两期项目,其中,智慧工厂一期项目已于2021年6月正式投产,目前累计实现产值40亿元、税收过亿元,实现每年近250万元/人的人均产出效益;总投资20亿元的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项目核心工厂已于去年6月投产试运行。

  中国移动四川成都新都分公司副总经理欧一磊向记者介绍,在5G-A商用元年,中国移动四川公司联合微网优联运用5G-A技术赋能自动化,打造了全国首家3C行业5G-A智慧工厂,将布局48条自动化产线,年产能1亿台,占全球网络通信终端1/4产能,产值破百亿元。

  无论是一期还是二期制造项目,都与5G产生强关联。欧一磊告诉记者,一期项目投产以来通过自动化升级和改造,建成了四川省首家“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此外,在吸收一期5G智慧工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二期项目从土建阶段就提前规划,深入布局5G+工业互联网,投资5000万元共同打造“四川乃至西南片区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5G全连接工厂标杆”。

  杨奕东向记者提供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5G-A赋能工厂生产的成效。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转变过去的刚性生产为柔性生产,按照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与换线效率。“通过5G+生产单元模拟、5G+设备协同作业等应用场景的协同赋能,目前可以灵活的支持小批量订单的柔性化生产,换线时间缩短到30分钟以内,订单从下单到交付最快72小时完成,整体生产效率提升约45%。”

  杨奕东告诉记者,通过小批量、定制化的5G柔性制造产能与单一大规模自动化的批量产能互相补足,满足网通行业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升了公司行业竞争力;销售额相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00%,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20%,Wi-Fi6路由器、IPC摄像机等主力产品的订单平均交付时间可达到行业最短。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微网优联通过5G+AI智能检测监测使质检准确率升至99.5%,产品不良率下降28%;通过5G+厂区智能物流及5G+厂区智能理货应用,仓储作业效率提升60%,进出时效提升50%;此外,通过5G赋能生产能效管控,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了15%。

  “5G+北斗”迎来规模应用窗口

  5G进入下半场,与其他信息技术的融合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空天地一体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5G作为通信连接的基础设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个典型应用就是在地下隧道或大型商场等室内场景,这里经常面临导航无位置信号、信号不连续、定位不分层等问题,给精准定位与导航带来巨大挑战。此行,记者走访了位于重庆的解放碑地下环道,通过“5G+北斗”实现了环道内的室内精准导航。

  据悉,该环道总长约7.5公里、位于地下20至60米深处,包括上、中、下三层隧道群和超小半径螺旋形隧道,构造非常复杂。

  为此,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在重庆解放碑地下环道落地了“5G+北斗”室内导航系统项目。该项目通过在环道内部署中国移动全球首创的室内外无缝定位导航系统,实现动态3—5厘米、静态精度5—8毫米、纵深近50米的精准定位服务,兼容亿级存量智能手机、车载等导航设备,且无需改造终端及安装额外APP。

  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解放碑环道“5G+北斗”项目总监高品龙告诉记者,通过超20000分钟的实地测试,导航定位精度与可靠性显著提高,动态内符合精度置信度达到95%,日通行量从2000辆增加至1.2万辆,提升超500%。实现了“定得住、识得准、分得精”的5G+北斗室内定位服务。

  高品龙看来,西部地区集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为一体,高速桥隧的建设在数量、难度及复杂性上,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该项目将为西部大型城市的高速、桥、隧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可复制借鉴的先行经验,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注意到,9月初,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在重庆召开,会上提到,重庆将打造全国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区,到2027年,力争打造千亿级的空天信息产业集群。

  业内认为,北斗和地面5G网络均已具备规模化应用基础,天地一体化网络雏形的初步显现,或将刺激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北斗+5G商用项目的落地验证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了卫星互联网的商业闭环路径。

  高品龙提供的数据显示,5G+北斗时空信息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统一数字化底座,水平精度可达2—5厘米,高程精度可达3—7厘米,飞行效率提升15%以上。上述负责人认为,目前,“5G+北斗”在基础设施建设、终端普及、示范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技术深度融合、行业规模应用的窗口期已经到来。

  算力底座

  无论是5G全连接工厂还是“5G+北斗”的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均代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而这样的数字化转型已经逐步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铺开,包括数字乡村、生态文明等。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算力、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本次探访行程的一站,中国移动陕西西咸数据中心正是一窥国内算力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据中国移动陕西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咸数据中心项目于2015年启动建设,2018年项目一期建成投用,2023年项目二期建成投用,共承载1.6万个机架、24万台服务器。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也布局了“4+N+31+X”数据中心,从而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西咸数据中心是陕西“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区域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引擎,通过提供大规模服务托管、独立储存等云网一体化服务,为各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算力保障。

  据悉,西咸数据中心已吸引众多知名企业、机构入驻,成为百度西部数据节点、腾讯边缘计算节点,支撑陕西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陕西正在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陕西省“十四五”信息通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也提出,要加快建设能够提供弹性计算能力、超大容量空间和融合软件服务的云计算中心,夯实全省云计算产业基础。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未来,西咸数据中心将积极抢抓算力业务转型发展机遇,为用户量身打造算力服务,推动数据中心从提供单一的机柜托管向提供多元化的“机柜托管+算力服务+云计算”的智算中心服务商转型。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西咸数据中心将引领智算中心的建设,以满足AI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推理的巨大算力需求。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