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短短两个月,短剧行业发生了这些变化.......

导语:在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微短剧行业正步入正向循环,迈向高质量发展。

  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反转和爽点接连不断……近年来,切中现代人娱乐放松需求的微短剧站上风口,发展迅猛。然而行业火爆的同时,亦存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问题,导向低俗、内容同质乃至抄袭、盗版,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乱象随之而来,备受诟病。

  面对狂飙突进的微短剧行业,近两年国家广电总局持续加强监管,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尤其今年6月1日,广电总局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被视为微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时期进入“有序发展”阶段的拐点。

  “最严短剧新规”实施至今已近两个月,此前多被诟病的微短剧乱象如今发生了哪些变化?一系列的监管举措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尚存哪些问题?南都娱乐记者采访从业者及相关专家,也对话近期遭遇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探讨新规之后行业正在发生的改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政策端:分类分层审核  “良币驱逐劣币”格局已现

  野蛮生长时期,微短剧曾凭借霸总、甜宠、重生、逆袭等元素频出爆款,接连上演的“暴富神话”刺激了大量从业者涌入,并争相复制、模仿先前已获得市场成功的内容。《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短剧市场多以“爽”为内核,大部分的题材都围绕以“打脸”的剧情为主,包括战神小说文改编,古代穿越,重生逆袭等题材,部分视频存在大量“土味”“狗血”内容,整体市场内容同质化问题明显。

  “题材内容同质化是现阶段微短剧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聚焦在一个很小的内容赛道和题材上去,对整个产业而言是极大的浪费,对产业生态也有伤害。”今年5月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副所长彭锦在一次行业沙龙中表示。

  今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祥撰文指出,从创作生产上看,部分微短剧存在内容同质、导向低俗、制作粗糙等问题,如2023年前8个月上线的微短剧内容中,有379部爱情题材微短剧,在所有题材类型中占比最高。其中,部分微短剧过度关注总裁追妻、重生复仇、赘婿逆袭、甜宠虐恋等内容,被观众所诟病。

  南都记者对移动广告数据分析平台AppGrowing短剧推广排行榜上,自2022年7月以来约3000部微短剧的剧名进行词频分析,提取出了175名“总裁”、135名“夫人”和“娇妻”,80次“离婚”和80次“重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热门微短剧剧情低俗“狗血”且同质化的现象。

  针对微短剧内容低俗、导向不正等问题,广电总局近年持续开展整治工作。早在2022年11月下旬,广电总局在为期3个月的“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中,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逾2.5万部、超136万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超两千个。其后,广电总局对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转入常态化,建立双周报送处置数据机制和定期发布公告机制,持续督导各大平台清理了大量低俗有害网络微短剧、处置违规小程序。

  今年6月1日起,广电总局对‌微短剧开始严格实行分类分层审核,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按照30万和100万两大投资额门槛,新规将微短剧划分为“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三种类型,需分别经由国家广电总局、省级广电部门、网络视听平台三种途径进行审核与备案。

  在此次走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微短剧管理新规明确了标准和流程,不仅从源头上扼杀了此前低俗内容丛生的乱象,还倒逼了创作、制作、平台各方压实责任,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创新内容、升级制作,从而改善微短剧内容同质化的问题。

  专注短剧领域观察的“短剧内行人”公众号主理人颜敏告诉南都记者,此前一年的时间里,主管部门已经对相关方下达了要求,他也多次参与了官方组织的讨论会议,“可以说给予了各方相当充足的准备和缓冲时间,因此新规实施后的过渡和适应都较为平顺”。

  深圳兰心绘制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熊翊帆对南都记者表示,新规出台后,她感受到至少三方面的变化。一是更有安全感,“把拍好的剧送到省里审核一遍,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我的保护,我也期待领导们给我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二是流程精简明晰,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以前我们会不管投资多大,只要是有规划备案的,都必须送审至广电总局,历时两个月,加上成片多次修改和再审的时间,一部剧过审需耗时三四个月。而现在明确了3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给省局审,整个审核流程和周期都缩短了”。三是制作各环节的专业度明显提升,她近期在横店筹备拍摄唐朝戏,“以道具部门为例,以前我问这个道具是什么年代的,他们说不出来;现在他们会主动跟我说,这个柜子不是唐朝的。”熊翊帆说,“我当时就很惊喜,新规倒逼了各环节的从业者更加专业,这点让我很受益。”

  广东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庆明向南都记者分析,微短剧新规与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共同形成了“组合拳”,进一步促进“良币驱逐劣币”的格局形成:一方面为微短剧划定边界和底线,有利于内容生产方提质增效、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压实各方尤其是平台方的责任,有效压缩了低俗剧情的生存空间,为有营养、有价值的微短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针对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林庆明指出,从整个行业来看,优质的剧本确实比较缺乏,可以说是制约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之一。无论是从政府部门还是行业组织的层面,广东省都在积极推动微短剧剧本创作能力的建设,例如举办微短剧剧本创作大赛、推动建设剧本创作基地等。

  林庆明介绍,作为微短剧制作企业云集的大省、强省,广东已涌现出一批题材新颖、文化价值高、反映时代风貌的微短剧,例如融入南派醒狮、英歌舞、中医药文化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又如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等当代题材的作品,微短剧精品化发展趋势显著。

  生产端:版权问题日益凸显  保护意识、治理力度加强

  前述内容同质化现象的背后,还常常涉及侵犯版权的问题。今年4月,由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主办的短剧版权保护与发展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在短剧侵权案件中,常见侵权形式包括抄袭、二创/切条搬运到平台或引流到自建平台、电商平台售卖等。

  颜敏告诉南都记者,从自身观察和与业内人士的交流来看,现阶段微短剧领域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尤其在剧本方面屡见不鲜。“最极端的情况是,把剧本‘复刻’下来,只是名字改一改”。

  文创煋团队·炜衡律师事务所张律师向南都记者分析,微短剧内容同质化,模仿、借鉴、融梗存在一定侵权风险。根据现行相关法律与司法判例,如果涉嫌侵权的视频在故事主线、剧情设计、故事题材、人物设定、人物关系、台词设置等方面与发布在前的视频高度相似,则构成实质性相似,将较大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侵权方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在实践中,创作者维权往往困难重重。据此前媒体报道,一个拥有300多位编剧的团队,几乎每个月都会遭遇一两起抄袭或洗稿事件。负责人表示,尽管有专门的法务团队,但维权仍难,且消耗精力,“有这个精力不如再重新写本子”。

  除了创作方,版权方、出品方面临的侵权问题亦不容忽视。根据前述论坛发布的《2023短剧版权保护报告》,去年进行版权监测的331部短剧,监测到疑似侵权链接高达40.53万条,平均每部短剧发现1224条侵权链接。

  以知名出品方映宇宙为例,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2024年1月,公司已有超300部微短剧被盗版并非法流通,整个行业的盗版作品数量更是高达数千部,于是向天津南开警方报案。经警方调查,嫌疑人通过非法盗取正版微短剧作品,通过剪辑大量视频片段吸引潜在买家,并通过社交平台销售,构建了一条线上线下销售变现的黑色产业链。

  随着微短剧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各方对微短剧的版权保护亦愈加重视,并正在付诸行动。

  7月25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了《微短剧版权保护倡议书》。文中指出,在微短剧迎来快速增长的同时,模仿抄袭、切条搬运、盗版翻拍等版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严重损害了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也威胁到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创作环境、给从业者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护航微短剧实现高质量发展,该协会发出四点倡议: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创作尊严;推进行业自律,加强协作共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侵权行为;推动版权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林庆明则观察到,今年以来,各方对版权保护的力度明显加大。平台方对版权保护的态度更趋主动、技术更趋完善,治理力度明显加强;出品方对版权保护的意识亦越来越强,包括通过技术手段全网监测盗版情况。

  消费端:付费“陷阱”仍有存在  专项行动治理、多元观剧模式制衡

  除了内容和版权方面存在的问题,用户在观看微短剧的过程中还可能遭遇无明码标价、二次付费、虚假宣传、自动扣费、退款困难等问题,导致权益受损。

  近日,用户逗逗小姐向南都记者反映自己在某微短剧小程序遭遇“短剧刺客”的经历。当免费看完前20集后,因为对剧情“上头”,她决定付费解锁后面的集数。充值页面显示付费69元可购买6900K币,“我当时想着,69元人民币购买的K币数量,怎么也能把一个84集的小短剧看完吧?”但没想到,当她看到第42集时,又提示需要再次付费方可解锁。“一集不超过2分钟,69元只能看20集,相当于每集要3块多,看完全集要付费超过200元”。更为关键的是,她认为商家没有在售前明码标价,“我各种找到底怎么定价的,隐藏得很深”。南都记者注意到,逗逗小姐出示的充值页面只显示K币金额,需要点击右下角的小字才能发现“1元=100K币”的说明,且没有注明每集价值多少K币,只有购买后在消费记录里才能查看到一集要花费400K币。她向平台申请退费,但近两个月过去了,平台尚无反馈。

  某微短剧小程序充值页面。

  用户需要点击右下角的小字才能发现“1元=100K币”的说明。

  消费者逗逗表示其只有购买后在消费记录里才能查看到一集要花费400K币。

  今年3月,央视新闻亦曾报道,由于每次充值都是9.9元等数额较小的订单,不容易引起注意,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积累到较大的数额。但当用户进行投诉维权时,往往会因为订单过多、申诉手续烦琐,面临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

  权益受损的消费者当中,老年人群体尤为突出。今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当中指出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浮夸“微短剧”,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下一集。

  南都记者爬取了2022年1月以来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短剧”关键词的投诉,投诉数量为1260件。从时间来看,2023年、2024年的投诉比例各占据“半壁江山”。从词频来看,“虚假宣传”“退款”位居前二,前十位高频词中还包括“误导”“涉骗”“诱导”。

  文创煋团队·炜衡律师事务所邓律师向南都记者表示,隐瞒收费信息或设置自动续费选项且未明确告知消费者,未给予消费者明确选择权,还可能存在虚假宣传和不透明定价,导致消费者无法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购买决定等行为,已经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他建议消费者在进行任何付费操作前,仔细阅读付费页面的所有条款,特别是自动续费选项;选择信誉良好的视频平台,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小程序、视频链接或者备案手续不齐全的网站观看付费微短剧;使用预付费卡或虚拟信用卡进行支付时,设置消费金额上限或者关闭自动付费功能。

  与此同时,主管部门对消费者权益问题高度重视,微短剧的付费“陷阱”正在逐步被清理。针对微短剧收费存在费用高、不透明、诱导付费、维权困难等问题,今年5月,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启动了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专项治理期间,一是组织头部小程序主体和分发平台,全面排查当前尚未解决的用户退费申请,应退尽退、逐一解决。二是要求小程序主体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收、退费界面和流程。对收费内容、收费价格和会员权益进行更加明确的标示,为退订退费、投诉维权开通便捷入口、配备人工客服,严禁诱导收费、隐藏收费、强制二次收费和未经允许自动续费等行为。三是要求小程序分发平台严格履行对小程序主体的管理,将制定完善的收、退费制度作为分发小程序的审核条件。通过预收保证金、定期开展巡查、为用户端开通一键申请平台介入等方式督促小程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收、退费不规范及用户投诉较多的小程序,分级分类予以惩戒直至退出,违规小程序退出前由分发平台督促履行退费责任。

  此外,随着用户对内容的要求不断提升,以及观看短剧的渠道和模式变得多元化,在市场的导向下,仅靠“上头爽点”诱导付费的“陷阱”也将进一步得到制衡。

  林庆明认为,微短剧发展到现在,观众已逐渐对低质、低俗“易上头”的短剧感到无趣、收视疲劳,单纯依靠“爽点”诱导用户付费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内容有营养价值、制作高品质化、用户有获得感的微短剧将是用户付费的新趋势。

  今年以来,除了付费解锁观剧(IAP模式),观看广告免费解锁(IAA模式)和原生端观剧模式也在迅速崛起。有关机构预测,IAA模式今年内将在短剧大盘占比达50%。在颜敏看来,微短剧的变现将从目前以IAP为主,逐步过渡到IAA、IAP混合变现模式,付免同步的模式必然会在一步步实践和优化中被广泛应用。

  政策端为行业划定清晰的标准和底线,各项有力的治理措施逐步推进;生产端迈向精品化制作,注重版权保护;消费端拥有了更多元的观剧选择,正在摒弃粗制滥造、同质化的内容。在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微短剧行业正步入正向循环,迈向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王熙雁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