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6日,“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CIAC2023)”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智慧广电 未来视听”为主题,彰显视听行业文化科技特性,全景展现视听行业科技创新和视听发展趋势,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视听产业中心。
活动期间,我们邀请到《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总制片人何冀兵,就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分享。他在采访中提到,下一步将推出《登场了!大运河》、《登场了!丝绸之路》,文化综艺与文旅紧密融合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让观众了解更多重大IP背后不为人知、隐秘而伟大、应知而未知的故事。
图为:《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总制片人何冀兵(右)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您好,何老师!做文化节目其实就是一场文旅策划,那么在前期、中期、后期的策划过程中各自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呢?
何冀兵:其实今天我们在做一个综艺节目时,就要把它当成一个文旅的产品在做。既然是文旅产品肯定首先讲市场定位是什么,面向谁,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之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破题核心策略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觉得在前期的时候,我们可能要做很多的调研,要做很多的研究探讨,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破题”,就是这个题应该怎么解。以《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这档节目为例,中轴线之前做过的人很多,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各种各样的类型都有。那我们今天在这个领域,应该面向什么样的人推出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我们最核心的要让大家能感受到什么?这就是前期的核心,我们叫做“破题”。所以节目前期要做产品的定位、研究和分析。
中期的时候,进入到节目的拍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实要聚焦流量,就是要把大家的关注度引到我们所有内容上去,例如说中轴线上的这些景点。故宫的流量其实不需要我们导入,故宫的流量本身就非常大。但是中轴线除了故宫还有其他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先农坛有非常漂亮的天宫藻井,哪怕就是永定门也有非常好的故事。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把流量导入到这些景点上去,而且要讲述这些景点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人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我觉得,这是我们中间过程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所以,做节目的过程就是要把流量导向这些景点。
后期就是要做后端的产业,《登场了!北京中轴线》接下来马上要做一个VR产品,这个VR产品是沉浸式体验的。例如是一个300平米、500平米的VR体验馆,所有的朋友进到VR体验馆,戴上VR眼镜之后,你就可以到中轴线上进行游览。这个游览可能是今天我所能够看到的中轴线,也可以让你在VR世界里能感受不一样的中轴线。比如这条中轴线可能是明代的、也可能是元代的,可能是700年、600年、500年前的一条中轴线。这样的VR体验馆是落地的,是一个商业形态,每个人进去要花一定的费用,在这条中轴线上将会包括5-7个景点。这样的VR体验馆落地之后,将是我们未来产业的另一种经营模式。据我了解,其实在今天的中轴线上还没有全部的中轴线VR体验。
再举个例子,我们在节目当中非常想拍摄一个故事,就是于谦保卫北京城,这是中轴线上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因为我们节目预算的问题,我们拍摄不了,碍于场面、调度、经费的问题,我们也不一定做得到。但是在我们的VR当中就可以做到,让你能够体验其中的真情实感。例如,我站在城墙上防守,下面有敌人爬上来的时候我要把他打下去。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是的,感受将会非常真切。
何冀兵:这个会非常的真实,现在的VR技术实现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我觉得这可能就是真正的文化综艺节目与文旅深度融合。
《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这档节目当中有时空列车,在我们VR当中就要有时空列车,你走进时空列车,接下来你要选择去哪里,时空列车会带你去任何朝代,比如明代、清代……这和节目就奇妙地呼应上了,这是我们未来文化综艺和文旅的融合,这是我们前、中、后期要做的事情。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据您观察,相比以往今年文化类节目市场有哪些新趋势?
何冀兵:整个行业不敢说,至少我所看过的节目当中,有一种节目是走向圈层化。例如说我之前做过的《圆桌派》就是圈层化节目,包括后来窦文涛他们做的《锵锵行天下第三季》,包括《我在岛屿读书》、《十三邀》等,都是圈层化非常重的节目。随着节目影响力扩大,七、八年做了七、八季,也让圈层慢慢扩大,且人群相对集中。因为大家对这种节目已经有了足够的期待,这将是一种倾向。
还有一种就是文化综艺和文旅融合的非常紧密,包括像河南卫视的节目,其他的卫视或央视的一些节目,文化综艺和文旅融合的越来越多,当然也包括《登场了!北京中轴线》。
《登场了!》做完敦煌、洛阳,再做北京中轴线,做完一个地方火一个地方。北京今年的中轴线真是一票难求,连住宿的地方都订不到。接下来我们要做《登场了!大运河》、《登场了!丝绸之路》,这些都是国家重大IP。
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文化类型的节目大概有这么两个趋势。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对于后续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您有哪些思考呢?在重点推进哪些项目?
何冀兵:现在要思考的是做完一档综艺节目之后,要为当地留下一整套文旅产品,这个文旅产品可能是VR体验馆、也可能是实景演绎节目,或者一段旅游线路,或者一段研学线路。因为我们之前做过节目以后,有的人会按照节目的篇章、期数去定制一些所谓的旅游线路。这才叫“文化综艺节目”,播完之后或者在线上的播出部分之外有线下产业落地。
接下来我们要开发“大运河”,我们可能要做两季甚至是三季,因为大运河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包括丝绸之路也是一样。丝绸之路我们已经开始调研,大运河的方案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这将是接下来我们要开发的两个重要IP。我们除了探寻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之外,还会把很多大运河不为人知、隐秘而伟大、应知而未知的故事告诉给大家。当然,我们接下来开发的两个重要IP一定是和产业做结合的。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线上和线下做更多的结合?结合实体经济?
何冀兵:是的,我们觉得不做线上和线下融合,综艺节目将会有非常大的缺失,所以我们必须要和线下产业结合,注重实体经济。
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谢谢您接受采访。
何冀兵:谢谢!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