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细心的观众们一定发现了,在晚间东方卫视《东方新闻》和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这两档主新闻栏目中,增设了手语播报。这无疑为听障人士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让他们都能“看见”新闻!
今年的上海两会正在审议讨论《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除了硬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从软环境上不断提升无障碍城市的温度,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在收到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加大无障碍服务、电视节目配套手语的建议之后,上海广播电视台积极响应,决定在东方卫视《东方新闻》和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这两档主新闻栏目中增设手语播报。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
融媒体中心快速组织策划、落地实施,在短短24小时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技术调试、包装制作、人员配备、流程梳理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最终确保手语播报的顺利上线。
据了解,加上此番增设手语播报的东方卫视每晚18点《东方新闻》、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每晚18点30分《新闻报道》这两档主新闻栏目,以及在2021年率先设置手语播报的东方卫视《午间30分》栏目,上海广播电视台配有手语播报的新闻直播栏目目前已增至三档。
正如融媒体中心主任吴茜所言:“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无障碍城市的建设中,尽到我们的社会责任。此次在收视率最高的主新闻推出无障碍播报,正是希望向全社会传递关心残障人士、提升无障碍城市软环境的理念。”
这样的理念化为团队饱满的精气神和高效的执行力。从筹备策划到见诸荧屏,只有短短的24小时时间。首先要完成的便是硬件技术的改造和调试。融媒体中心与技术中心(SMT)紧密合作,对东方卫视和新闻综合频道两个演播室进行了技术改造,辟出独立的演播区域并增设手语翻译专属的音视频线路,确保手语翻译人员的播报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其次是节目画面呈现的调整。制作团队相应调整了两档新闻节目的包装样式,在确保原有电视画面信息呈现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听障人士看清手语翻译留出足够的空间。
演播技术和画面包装准备就绪,下一步就是人员到位和流程梳理了。昨天,手语翻译寇辰珠早早来到新闻直播间做准备,化妆、试镜、读稿、调音一气呵成。在午间新闻时段通过手语为听障观众“播报”新闻资讯,已经成为她和手语播报团队与上海8万多听障人士的约定。
2000年,上海电视台《时事传真》栏目首次将手语翻译搬上电视荧屏。2015年3月,手语播报以直播的方式加入上海电视台《午间新闻》。2020年2月22日,上海市第30场疫情发布会直播首次增设手语翻译。一年之后,手语播报登陆东方卫视《午间30分》向全球播出。经过多年的打磨,上海已逐步培养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新闻直播手语翻译团队。
寇辰珠加入手语播报团队已有近3年。她说,手语和汉语是两种语言体系,相比我们熟悉的汉语,手语相当于听障人士的母语,通过手语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
直播中,手语翻译必须一边听、一边想手势,还要一边做好“翻译”,他们要选择简单的手语和便于理解的方式介绍最关键的信息,这也是每次手语播报的难题。“新闻直播不容出错,我必须努力做到最好。”
上海广播电视台在新闻栏目中增设手语播报,不仅保障了残障人士平等获取公共信息的基本权利,也充分展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
未来,融媒体中心还将协同技术中心(SMT),不断对手语播报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固化技术系统配置,形成新闻节目手语播报常态化模式。同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尝试AI智能系统在新闻节目中的应用,力争为听障人士带去更多优质的无障碍服务,让他们能够安心、舒心地“看”新闻、“看”节目。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