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揭晓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中,由福建日报社记者与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福共同创作的消息《三明市昨日颁发全国首张林业碳票 “空气”卖到钱了》荣获三等奖。此外,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参与创作的重大主题报道“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二等奖。
成绩来之不易,记者了解到,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是福建省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近年来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今年4月,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入选全国60个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所属新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21.7亿,是2019年的36倍、2020年的1.7倍,月均生产百万+产品55个。2022年1—7月,累计阅读量26.3亿,百万+产品648个,千万+产品达23个。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由原三明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新媒体发展中心整合而成,于2019年8月挂牌成立,2021年3月26日获福建省委编办批复,成为福建首家地市级融媒体中心。
三明市地处闽西和闽西北,曾面临着山区地市媒体普遍存在的资源分散、市场总量不大、经营绩效不高、全媒体人才短缺等问题。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列平介绍,市融媒体中心改革从源头高站位统筹,由三明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市委宣传部制定全域媒体深度融合方案,参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制定管理体制、采编流程、内容生产、用人机制、薪酬机制、经营机制等8个方面多元改革措施,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对原3家单位拟各自建设的“中央厨房”进行整合,实现一套系统中心三方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内容、技术、终端等共享融通,还为中心节约了1000多万元的经费投入。”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王克新说。
建成的新“中央厨房”,将原3家单位的25个内设部室精简归并为11个机构,让更多员工投入到采编一线,实现70%以上采编人员参与网络新媒体业务。并全力打造“e三明”客户端,遵循实用管用原则入驻国家、省级主流新媒体平台和商业平台。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坚持移动优先、先网后报(台),一体化融合报、台、网、端“策采编发评”全业务流程,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全媒体联动策划采编。
“改革路上,中心始终坚持将内容为王放在首位,希望以此激励优秀作品创作、激发内部活力。”王克新说。
围绕生产优质内容、提升内容产能,三明市委宣传部建立了每月新闻宣传主题策划机制、每季选题策划会机制、重大主题报道联席会议机制等工作机制,推动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牢牢把握新闻采编主营业务。
如在“记者再走长征路”系列采访中,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报、台、网记者组成的全媒体采访团3次跨省寻访,远赴7个省、区、市,行程2.5万里,采写刊播三明籍老红军重头报道25篇(条)。
在做活传统新闻存量的同时,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做足短视频、H5、电子海报等融媒产品增量,以技术作为生产逻辑展开实践,以导向正、品位高、影响大的产品掌握舆论主动。仅今年前4个月,新华社客户端“三明融媒”号发布图文152条,点击量全部超过百万。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邱树青介绍,今年5月,三明市在福州举行“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心仅派出3名记者就完成了一系列采访报道任务,在报纸方面,完成了答记者问和现场图片综述两个专版,写出了7篇新闻报道;在广播电视方面,分别制作了5条广播新闻和5条电视新闻;在新媒体方面,发布了16篇微信文章和短视频作品。
这得益于中心“融媒轻骑兵”培养计划的实行。融合后,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着力培养集策划、写作、摄影、摄像、录音、编辑、网络技能运用和设备实操能力于一身的全媒型采编人才队伍,通过整合前端新闻采访力量,建立一支跨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采编团队。
“多岗位锻炼,我多了很多称呼,从原来的陈主播、陈记者到现在的陈老师、陈导……”陈诗是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的一名“80后”记者,自去年开始,除了录制《三明新闻》及联办节目和广播《午高峰》节目外,她还制作了个人脱口秀线性节目《诗在好笑》,并在多个新闻专题片中担任编导,每逢周末还到中心开设的艺术培训中心小主持人班授课。
“媒体深度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王克新介绍,三明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内部机制改革,不断优化考评激励机制和人才选育模式,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出台《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绩效考核方案》,实行“一家多制”绩效考评方案,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工作难度、强度等确定岗位绩效指数,打破“大锅饭”模式。三明市以嘉奖、记功等方式,激励职工争先进位,据统计,中心35名员工获市级以上荣誉42项;新提拔编委均为“80后”一线采编人员,其中一名为编外人员。
有舞台、给荣誉,让大家干劲更足。在习近平总书记来三明市考察一周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中,三明市一线记者更是尽锐出战,常常“挑灯夜战”,打好一场又一场新闻报道硬仗。
“2020年4月1日,三明市第二批、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凯旋,中心统一策划,报台网联动,推出报纸专版6个、电视新闻5条、网络直播1场、微信公众号文章10余篇、H5作品1篇、海报作品8幅。当天,中心还制作了9个抖音视频,总阅读量达8800多万,其中4个视频达1000万+,最高阅读量达2798万。”邱树青介绍。
在大融合背景下,三明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通过资源共享技术模块,“嫁接”共建、共享资源、抱团发展。全市1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多角度、多层面采编冒热气、有温度的鲜活内容。
按市级融媒体中心标准,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应70%以上采编人员参与网络新媒体业务。均建设全媒体“中央厨房”,建立健全“策采编发评”闭环工作流程,形成“一体策划、线索汇聚、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的运行格局。
“新闻+政务”“新闻+服务”协同推进。三明市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辖区媒体资源、服务渠道,打造管道丰富、覆盖广泛、可管可控的综合服务平台,为本地群众提供新闻资讯、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各类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渠道+平台”的用户和产品融合。目前,全市有10县(市)客户端已上线运行。其中,“今日沙县”客户端“近邻e家”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出家庭医生等17类100多项城市服务,有效覆盖城区85%以上常住人口。
“事业+产业”双轮驱动。三明市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构建新闻创造价值、价值支撑产业、产业反哺新闻的良性闭环,提升创收能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有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经营实体。其中,明溪县融媒体中心成立归化印象传媒有限公司、山青农旅开发有限公司,开展演艺活动承办、小主持人培训、助农直播带货等多元经营业务。尤溪县融媒体中心成立福建省朱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每年创收2000万元以上。
王克新介绍,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将顺应“新闻+政务+服务”发展趋势,主动对接当地党政部门政务服务信息平台“e三明”客户端,将“e三明”客户端作为融媒体新闻发布的首发平台,深耕本地资源,传播党委、政府声音,发布最新资讯,策划各类报道,从而实现深度融入三明智慧城市建设。截至目前,“e三明”客户端发布的资讯总量已经达7.2万条,发布视频内容2万余条,依托“e三明”平台开展直播480余场次。
陈列平表示,下一步三明计划用1至2年的时间,形成更加成熟全面的地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样本,辐射带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发展。
推荐阅读
经典栏目
精彩专题
关注我们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