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融媒专访】密云融媒总编辑杨理光:锁定生态特色报道专长,2022年这样干!

导语:杨理光表示,2022年要着重在互联网方向发力,实施新一阶段融合发展,争取实现体制机制改革。

  核心要点:

  · 以“融”字为工作重心,构建一核多元体系

  · 打造生态特色报道专长,立足本土突出服务功能

  · 锁定生态主题,在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打牢基础

  · 从体制机制改革到经营发展,融合发展的难度依然不小

  · 布局更优,传播力更强,2022年密云融媒这样干!

  · 中广互联观察: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更需“量体裁衣”

 

  2018年7月2日,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以下简称密云融媒)正式挂牌,标志着密云区媒体融合发展正式启幕。

  作为北京17家区级融媒体中心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及发展要求的特殊性,遵循“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定位,密云融媒自成立以来,在做好新闻宣传和信息服务,服务全区百姓、城乡治理和各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生态特色报道专长,并在改革、发展中取得了一些亮眼成绩。

  · 2019年,密云融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总编辑特殊岗位,并在“总编辑负责制”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报道策划和指挥调度系统。

  · 2020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抓住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重要契机,创作一批优质生态文明报道。

  · 2021年,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密云融媒改组设置时政采访部、社会采访部、生态采访部、视频编辑部、音频编辑部、网媒编辑部、纸媒编辑部等顺应深度融合发展需求的采编部门。

  近日,中广互联独家专访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杨理光。他表示,密云融媒成立以来,立足区域内生态资源禀赋,紧扣生态文明主题加强内容建设,培育以生态文明为主要特色的报道专长,取得初步成效。

图为: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杨理光

  以“融”字为工作重心,构建一核多元体系

  中广互联:请您介绍一下密云区媒体融合改革的基本情况。

  杨理光:密云融媒前身是密云县广播站、密云县政府广播科、密云县广播电视局、密云县广播电视中心、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现有员工147人。

  2019年3月底,按机构改革要求,密云区委区政府将原区广播电视中心及区域公共媒体相关机构的职责整合,组建区融媒体中心,作为区政府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区委宣传部领导。

  2019年6月底,完成融合平台一期建设,改建指挥调度大厅。

  2019年11月,通过特殊人才引进的总编辑正式到任,开始实行总编辑负责制下的深度融合发展。经过初步调整,将原有科室规划设计为全媒体采访、全媒体编辑、指挥调度、技术保障等业务组团。开展电视、广播、报纸、“两微一端”、直播等业务,开办、运营密云电视台、密云广播电台、“宜居密云”客户端及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密云报》等媒体平台。

  2021年,积极与新华社合作,推进“宜居密云”客户端全面新建和融媒体内容管理技术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论证和预算审批。实施广播电台技术改造、安全等级保护等技术项目。“宜居密云”客户端下载量达到27.7万,初步完成嵌入政务服务功能。

  中广互联:在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密云融媒下一步发展计划可否简单介绍下?

  杨理光:下一步,密云融媒计划结合技术平台建设进展实施新的绩效考核机制,争取突破绩效工资“总盘子”,实施按传播影响力考核的灵活奖励机制,以及项目制、工作室制等分配机制。

  一方面,在人才问题上,结合区属国企改革,探索事业+企业“双轨制”用人机制,解决同工同酬、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员工混岗、轮岗交流,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与新华社合作培养全媒体人才,打通编外人才晋升通道;

  另一方面,在经营发展上,探索市场经营新模式,补齐服务、商务业务短板;适时成立运营部,解决网上互动、客户服务、主题活动、网上接诉即办等业务缺乏统筹的问题;适时成立融合设计部,解决网页、应用、图表等内容设计力量薄弱的问题。

  计划推进成立编委会,由“总编辑负责制”转变为编委会负责制;面对新闻报道任务不断增加的形势,在新建技术平台上重构采编流程,实现网络化、集约化、自动化,解决融合采编初级阶段传输效率低、共享程度差、无法在线审核、考核追踪难、媒资管理混乱等问题。

  同时,改进中心自有和第三方传播平台(宜居密云、央视频、北京时间、北京日报客户端、抖音、快手等)发布管理格局,分配至所有编辑部门承担,实现“家家都有新媒体”;推进“生态文明观察员”体系建设,吸纳社会资源,实现“开门办融媒体”。

  打造生态特色报道专长,立足本土突出服务功能

  中广互联:密云融媒是如何在密云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定位上创新发展的?

  杨理光:密云地处北京东北,密云水库、潮河、白河、云蒙山、雾灵山等山川资源丰富,是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之一。2020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指出:“(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11月30日,密云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授牌。

  2020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抓住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重要契机,创作一批优质生态文明报道。

  一方面,在内容建设方面加强生态报道。

  2020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年纪念日,密云融媒聚焦水库主题,实施贯穿全年的生态文明报道。从风物、人物角度切入,再现60年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库区面貌、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变迁过程。

  此外,密云融媒还突出生态特色,特别策划“密云水库生态慢直播”,运用5G实时传输画面,在密云水库潮河主坝、白河主坝、内湖、库中岛、第三溢洪道设置五个拍摄点位,于2020年9月5日至9日,每天直播8个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除网络传播外,直播还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密云区融媒体中心展台现场播放。

  另一方面,在制度设计层面突出生态特色。

  密云融媒注重生态特色内容的多渠道传播,以提供报道素材、建立内容合作、开设平台账号等形式,与中央和北京市媒体平台加强联系。

  2020年10月27日,密云融媒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慢直播云蒙山风景区宜人秋色,各平台总观看量74.6万。2020年全年,《密云水库的“生态鸟岛”》等超过170条原创报道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及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其中绝大多数为生态文明主题。

  在服务生态农产品销售、促进电商发展方面,密云融媒也有初步尝试。

  2020年9月8日-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上,密云融媒与京东合作,在大会现场搭设“京东直播密云专场助农助力媒体融合大会”直播间,派出主持人为密云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53.6万人在线观看。

  同年9月22日,密云融媒承办密云区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活动,并网络直播文艺演出、游览农产品市集,观看人数超过83万。

  锁定生态主题,在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打牢基础

  中广互联:在生态特色报道专长打造这一过程中,密云融媒面临哪些困难与机会?

  杨理光:应当看到,密云融媒的深度融合进程距离中央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技术实力、运营生态等方面。

  下一步,密云融媒将锁定生态主题,在践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打造生态报道专长。

  生态采访部定位为全媒体报道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园林绿化、卫生健康、旅游、文艺、文化、交通、科技、体育等领域,是生态文明报道专长的核心承载者。

  在内容建设规划上,将运用全部品牌栏目报道生态文明领域,如系列IP“与密云朋友的一天”等,覆盖网红打卡地体验漫游、生态“慢直播”、农产品带货等题材。

  此外,梳理全区旅游景区、红色文化、民宿、景观点、乡村公路等“泛旅游”资源,创作情景体验式融媒体内容,与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合作扩大传播。

  在融媒体技术方面,寻求与中央媒体合作,以共建试点形式引入央媒技术体系和传播渠道。继续创新报道技术手段,与生态环境部门合作,为“生态慢直播”引入生态监控摄像头,呈现密云生态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在下沉基层环节,密云融媒将与各委办局、镇、街道探索建立“生态文明观察员”体系,用于迭代旧有的记者站、通讯员模式。在全区生态保水职能部门和各镇街、村居干部群众中选拔约100名“生态文明观察员”,承担线索发现、场景拍摄、故事讲述等职能,落实好融媒体中心新闻、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体制机制改革到经营发展,融合发展的难度依然不小

  中广互联:近两年,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中,密云融媒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杨理光:密云融媒深度融合发展面临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体制限制。近两年来,密云融媒的新闻报道工作越来越多,涉及的传播形式多样,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采编团队人员数量、水平均有不足,已经长期超负荷运转。密云融媒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预算申报、配备设备、运行费用等方面存在困难。

  二是机制掣肘。在业务布局、部门划分、体制机制上不够合理。基础的广播、电视、报纸业务较成熟,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业务相对薄弱,缺乏自我培训和发育能力。一些立意巧妙、轻便灵活、符合传播规律的内容产品缺乏制度支持,统筹协调难度大,只能偶尔为之,难以固化形成长效。绩效考评方式不适应融合发展。科室之间职能划分不合理,存在交叉和模糊地带。全面推行融媒体报道急需的绩效奖励机制受“总盘子”限制。

  三是阵地薄弱。密云电视台、电台收视收听率上升空间不大;报纸发行量有限。宜居密云客户端在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还需要迭代升级。欠缺涵盖电视、新媒体等平台的统一内容管理系统,通讯员供稿没有统一传输、审核、存储系统,视频、图片、文字等媒资系统欠缺。

  四是人才缺乏。密云地处远郊,在人才发展路径、薪资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按现行体制,密云融媒对新闻专业人才,尤其是青年新媒体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仅如此,培养出的人才还面临流失。

  布局更优,传播力更强,2022年密云融媒这样干!

  中广互联:2022年,密云区融媒体中心有着哪些发展规划?

  杨理光:目前,密云区高度重视融媒体中心建设,区领导多次调研指示,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高水准要求。今年要着重在互联网方向发力,实施新一阶段融合发展,争取实现体制机制改革。在内容建设、采编流程、技术保障方面,有5方面具体规划。

  一、自有客户端全面新建

  与新华社合作,全新开发手机客户端,形成原生自主移动端传播平台,作为区级官方媒体主阵地;同步开发建设承载文字、摄影、视频、音频、互动网页等传播形式和客户端、新媒体账号、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的智能内容管理平台和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二、融合内容向移动端全面转移

  主力军进主战场,主战场在互联网,互联网看移动端。将新版客户端作为新闻信息内容主传播平台,推进各形式、各主题内容向客户端汇聚。设置版块频道呈现各媒体内容资源,实现密云电视台、电台节目在线直播、点播回放等功能。

  加大网络直播、互动H5等特色新媒体内容供给,实现自有原生功能,提供直播弹幕、留言评论、H5互动等用户功能,拓展多机位移动直播、多平台推流同步直播等组织形式。

  提高页面调控水平,灵活设置客户端频道、栏目和功能板块,科学设置关键词体系,增加延伸阅读链接、用户搜索功能,健全资料维护,形成密云区移动数据库,并持续积累存量,提升阅读深度和用户黏性。

  三、采编流程环节全面优化

  用好后台功能,实现可靠流程保障。采编全流程实现在线编辑、在线审核,全程留痕存证。实现媒资共享、自动传播力统计、自动核算考评等功能,解放编辑记者和考核管理生产力,解决目前管理成本高、过度占用人力的问题。

  以融合传播力为导向,建立健全移动端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内容生产传播进一步向移动端倾斜,激励记者将内容生产重点转移到移动端内容上,培育移动传播思维方式和拍摄写作风格。

  推进实施编委会制度,在新平台、新流程中落实“三审”制度,确保内容安全。积极探索智能功能,在技术后台实现自动抓取、智能识别、自动分解等功能,简化编辑流程。

  四、融合内容生产全面提质

  强调内容质量,围绕移动传播新主阵地和技术平台新流程,开展提升“四力”大练兵和评优活动,促进编辑记者学习技能、思考业务、创新形式,提升采编团队战斗力。

  继续推进与新华社合作实施专题讲座、顶岗实践、嵌入式报道等形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采编人才队伍建设。编委会定期举办培训讲座,提升记者研究社会、解读时事、分析趋势、叙述评论的能力,并做好摄影、摄像、剪辑等基础培训

  实施“生态文明观察员”项目,将原有记者站、通讯员体系升级为社会广泛参与、用户深入互动的新机制,实现“开门办融媒体”,以新版客户端作为承载平台,用好全区PGC和UGC资源,以互联网思维拓展内容来源。

  五、内容运营和用户推广全面启动

  优化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功能,改善用户体验,在登录、跳转等环节实现“用户无感”。与本地生活服务企业合作,推出信息服务内容。

  同时,结合特色内容做好多元运营推广,利用百姓关注度高、内容权威性强的专题栏目资源,生产文字、音频等内容产品,与第三方传播机构合作,在互联网平台推广,开展版权合作。

  此外,要结合优质原创内容、重点网络直播、重大活动现场、网络互动活动等,制作宣传材料,推出合作优惠,举办资源推介会、主题说明会等活动,加强客户端、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线下推广,提高下载量、粉丝数、关注量。

  中广互联观察:体制机制的改革上更需“量体裁衣”

  在与中广互联的连线采访中,杨理光多次提到,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不断推进,公益一类的事业机制让密云融媒在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小的掣肘:

  一方面在于缺乏参与电商直播、融合运营的主体身份(受事业法人限制),就无法与电商平台、农产品商户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则是容易陷入不开展经营业务难以维持中心更好地运转,如若开展经营业务又存在着政策不允许甚至违纪违规的尴尬境地。

  此前,在中广互联连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的采访中,他也曾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经营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体制、机制可以改革,并非所有县级融媒体中心都可进行经营,公益一类县级融媒体中心不能进行经营。

  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还需实事求是的予以“量体裁衣”,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对于地方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媒体发展又较好的,能够进行自收自支的可以直接定位为公益二类,对于市场经营能力有限的则可以继续采用公益一类的办法。毕竟,早在“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写入十四五规划后,媒体改革2.0版本就已开启。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独家视频、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