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内蒙古广电局发文,构建“智慧广电”融合网和综合利用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导语: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印发了《内蒙古“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和“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发挥“智慧广电”网络战略基础、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和“穿针引线”、联通信息“孤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独特优势,构建“智慧广电”融合网和综合利用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印发了《内蒙古“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和“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发挥“智慧广电”网络战略基础、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和“穿针引线”、联通信息“孤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独特优势,构建“智慧广电”融合网和综合利用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1.打造“智慧广电”网络。统筹运用有线、无线、卫星、微波等传输方式,一体化推进“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广电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和广电5G网络建设,运用无线交互方式实现对偏远牧区、边境地区的有效覆盖,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绿色安全的“智慧广电”网络。到2025年,“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覆盖所有苏木乡镇、嘎查村,服务所有农牧户。

  2.建设“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通辽数据中心和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积极整合自治区各部门现有数据中心、数据平台,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大数据”架构,实现数据内容分级存储、互联互通,各类数据中心和数据节点资源统筹管理、综合利用。

  3.共享“大数据”云。充分利用内蒙古日报社“草原云”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腾格里云”等云平台,有效整合存储资源,建成集内容汇聚、信息交换、资源管控、业务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云平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附方案全文——

  《内蒙古“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和“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广电网络获得5G牌照的重大机遇,有效发挥广电网络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信息网络、信息化建设重要战略资源、意识形态安全重要阵地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更好地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内蒙古“智慧广电”网络的传输覆盖优势、网络安全优势、服务能力优势、业务承载优势、工作基础优势和未来发展优势,以建设全面覆盖、绿色安全的“智慧广电”网络为基础,以广电网络承载政务服务为牵引,以“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和提供全方位政用、民用、商用服务为重点,切实筑牢祖国北疆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自治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数字经济发展,全方位服务自治区工作大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广播电视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作为广播电视工作的灵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宣传内蒙古品牌形象,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坚持需求定向。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区域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美好生活新需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内容、渠道、平台资源,丰富彰显时代特色、中国精神和内蒙古品牌形象的精品内容供给。创新推动“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集政务商务、社会民生、新闻资讯、数字娱乐、智能家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广电”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应用靶向。积极对接网络强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提高电视接入率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智慧广电+”服务。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技术,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实现“智慧广电”网络传播方式由单向传输向互联互通、双向互动转变,服务方式由线性节目推送向政用、商用、民用等综合文化信息服务转变,为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应用支撑。

  (四)坚持融合导向。围绕互联互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综合利用,深度融合局、台、网资源,积极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政务中心和学习强国平台。坚持“能用尽用”“不搞重复建设”,最大限度整合自治区各部门信息资源、联通信息“孤岛”,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构建自治区共享共用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能力

  发挥“智慧广电”网络战略基础、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和“穿针引线”、联通信息“孤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独特优势,构建“智慧广电”融合网和综合利用的大数据应用系统。

  1.打造“智慧广电”网络。统筹运用有线、无线、卫星、微波等传输方式,一体化推进“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进村入户、广电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和广电5G网络建设,运用无线交互方式实现对偏远牧区、边境地区的有效覆盖,建成便捷高效、功能完备、绿色安全的“智慧广电”网络。到2025年,“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覆盖所有苏木乡镇、嘎查村,服务所有农牧户。

  2.建设“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内蒙古广电网络集团通辽数据中心和呼和浩特数据中心,积极整合自治区各部门现有数据中心、数据平台,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大数据”架构,实现数据内容分级存储、互联互通,各类数据中心和数据节点资源统筹管理、综合利用。

  3.共享“大数据”云。充分利用内蒙古日报社“草原云”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腾格里云”等云平台,有效整合存储资源,建成集内容汇聚、信息交换、资源管控、业务服务于一体的大数据应用云平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二)构建融合传播平台

  围绕提升管网治网能力,整合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信息网络资源,建设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大数据应用平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筑牢祖国北疆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屏障。

  4.有效对接县级融媒体中心。顺应资讯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一体推动“智慧广电”媒体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现代化、一体化的组织架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实现新闻生产全流程协同调度、资源充分共享。

  5.有效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标准统一、接口规范、开放智能的要求,统筹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电视端”应用平台,与各类文明实践服务管理终端、平台、阵地互联互通,资源高效利用。集成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服务内容和群众点单、宣传动员等功能,搭建起供需管三方链接的“电视通道”,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管理信息化、供需对接精准化、群众参与便捷化。

  6.有效对接党建服务平台。利用各级党建信息资源,完善“电视新闻回看”“学习讲堂”和“党报党刊”智能电视端应用,开设“党建先锋”等栏目,实时传送党建动态、政策法规、信息公告、时政专题、党员教育、时代先锋、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内容,打造全面从严治党服务平台。

  7.有效对接基层文化中心(站)。开设乌兰牧骑、文化小康、电视图书馆等专栏,整合草原书屋和县级图书馆资源,推进“鸿雁悦读”,汇集海量文化艺术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新需求。

  (三)构建服务政务平台

  发挥“智慧广电”网络覆盖优势,加强基层政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动“智慧广电”网络与政务服务、便民惠民服务深度融合。

  8.挖掘广电网络潜力,为政务服务提供基础网络支撑。充分利用“智慧广电”网络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和组网快捷、运维便利的特点,为政务网络、政务云提供基础网络支撑,推动政务信息和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融合共享、协同发展。

  9.整合网络数据资源,为政务服务提供云视频保障。依托“智慧广电”网络,构建横向跨区域跨行业、纵向贯通村嘎查五级的云视频系统,为党委政府和党政部门、社会组织提供远程会议、远程培训、远程招聘、远程协作等云视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0.发挥服务便捷优势,贯通政务服务终端。积极对接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开发政务服务电视终端,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向农牧户有效延伸,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建设贯通城镇、社区、乡镇苏木、嘎查村的政务综合服务自助终端体系,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足不出社区”“足不出嘎查村”的便捷服务。

  (四)构建社会治理平台

  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建设智能高效的社会治理平台,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11.服务应急管理,建设应急指挥系统。结合政务云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统筹各部门单位的大数据应用系统资源,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形成智能化的应急联防联控联动网络体系,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统一指挥协调,在确保一方平安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12.服务重点领域,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积极对接“雪亮工程”,按照统一规划、科学布点的原则,建成全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和数据资源池,供各部门按需调用。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安全生产、森林防火、边境管控、文物保护、旅游景点等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实现对重点部位、热点目标、敏感地区等的实时监控管理,助力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

  13.服务各族群众,建设信息发布系统。依托覆盖全区城乡的广播电视用户和全区12388个应急广播终端,建成统一平台、分级管理的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以最快捷的方式,向最基层的群众发布最权威的信息,在政策宣讲、信息公开、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上下“直通车”的作用。

  14.服务各行各业,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智慧广电”网络服务与发改、工信、大数据、农牧林草、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使“智慧广电”网络成为城乡智慧管理的重要支撑。

  (五)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立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智慧广电”网络,以电视终端智能应用为支撑,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广电+”服务,构建服务城镇社区和农村牧区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家庭生活应用中枢。

  15.拓展文化服务平台。围绕群众新需求,丰富电视节目内容,特别是蒙古语电视节目内容供给,推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创新应用,打造“书香内蒙古—电视图书馆”等智能应用品牌,将广播电视、电影、音像、曲艺、图书、报刊、杂志、乌兰牧骑、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资源集成推送到农村牧区,走进城乡家庭住户。

  16.打造民生服务平台。依托电视大屏优势,开发在线教育平台,实时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探索5G电视终端健康医疗应用研发,提供网上巡诊、网上会诊、手术观摩、网上咨询、诊疗查询等服务;完善电视法律援助功能,为群众提供实时政策解答、法律咨询、文本下载、法律援助等服务。

  17.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系统,打造“智慧广电”悦享电商平台,对接国内主流电商,实现平台、物流共享,打造“农牧特”产品推介营销新模式,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品质、最高的性价比,带给全区用户最大化的实惠,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自治区发改、财政、网信、公安、司法、农牧、文旅、应急、广电、大数据、政务等单位配合,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落实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工程建设。自治区广播电视局负责工程实施的规划设计、协调落实、组织推进、具体实施。

  (二)加强政策扶持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突出国有文化企业的能动作用,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使工程建设主体更加多元、机制更加灵活、质量更加优良、服务更可持续。将“智慧广电”网络覆盖与应用纳入自治区政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和自治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政策引领、资金投入、产业支撑、项目融合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加强示范引导

  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针对实际和需要,采取“一事一议”“一地一策”“一项一案”的办法,通过盟市、旗县整体推进和嘎查村(社区)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等不同形式,积极稳妥推进。强化示范引领,提升现有整盟市、整旗县推进“智慧广电”网络覆盖与应用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兴安盟科右中旗、呼和浩特市清泉社区、包头市北梁社区等“智慧广电”网络服务和从“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试点建设。

  (四)加强网络防护

  依托自治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测。“智慧广电”网络覆盖与应用和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以防攻击、防病毒、防篡改、防瘫痪、防泄密为重点,建设绿色安全、可管可控的“智慧广电”网络。

【责任编辑: 苗梦佳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