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融媒能见度】5G技术等“黑科技”加持,“云”访谈等报道助力的2020全国两会,还不来get一下?

导语:2020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但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一直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媒体融合的创新地,也是媒体人的“练兵场”。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家媒体纷纷亮技,新技术、新融合不断推陈出新、纷繁呈现,也各自交出了媒体融合课题的精彩试卷。

  核心要点:

  技术加持,“新小微”播报、5G全息异地访谈成为可能

  “云”参与中,采访、录制、对话等报道不在话下

  5月28日,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闭幕。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两会也成为了各大媒体比拼速度、作品质量的赛场。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参会记者数量锐减,报道主要采访方式为视频、电话采访等问题,广电媒体是如何来报道两会?如今,随着2020全国两会闭幕,广电媒体通过5G等技术加持、“云”端报道等方式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技术加持,“新小微”播报、5G全息异地访谈成为可能

  回看近两年的两会报道,广电媒体一直在技术升级方面着力。去年,全国两会报道曾运用了5G网络高速传输。时隔一年,技术加持再度助力媒体报道,基于5G网络的多种智能化应用被运用到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

  在技术支持下,媒体融合走向纵深,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以及各地省级电视台这次在两会上也放大招了。

  作为新闻界首位由人工智能驱动、3D技术呈现的AI合成主播,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可量化生产新闻播报视频。“新小微”的原型是新华社记者赵琬微,采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而成。只需要在机器上输入相应文本内容,“新小微”就能播报新闻,并根据语义生成相对应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的代表与记者跨越空间来“相见”,开创了5G时代远程同屏访谈的先河。

  如在接受新华社客户端2020年全国两会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时,作为一名从繁华都市的设计师“转型”为扎根山乡的基层村支书,湖北咸宁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回忆起当时的抉择时提到“那时就想着,拼一把,看能不能给家乡带来一点改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这一技术也被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应用。跨越一千多公里,一位三维立体的全国人大代表投影在哈尔滨的演播室。主持人与千里之外的代表委员们隔空对话,毫无障碍,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实现了“无缝衔接”,主持人足不出户便可与一千公里之外的代表委员对话交流。

  此外,AI主播采访、5G信号回传,在江西省融媒体中心的技术赋能下,“智媒”报道团队推出了竖屏视频专栏《人机对话30秒》。专栏充分利用新华智云虚拟主播机器人技术,与北京开展“云访谈”,由“赣云智媒主播”隔空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他们的提案议案、网友关心的热点话题开展“跨越时空的访谈”。

  应用AI视频结构化和生物识别技术,广东广播电视台也实现视频智能化报道。广东广播电视台今年创新上线了“后台编辑实时监看系统”,把广州专用系统的编辑操作全程展现在北京记者的面前,使掌握最新信息的前方记者直接参与后方编辑,并开发了“5G新闻云采访”软件,记者与代表委员可以像视频会议般进行多方高画质视频连线,并同步采集到台内的编辑系统。

  据悉,仅5月20至23日,北京制作基地、随团记者、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中心通过5G及专线传输共采集录制素材约30小时,进行“云采访”30次共6小时,向广东省内各地方台提供新闻资料20条,时长约120分钟。经过“5G+AI”系统智能处理的素材有67个,长度超过13小时,辅助《珠江权威发布》《珠江直击》发布两会新媒体内容分别为90、103条,保障全天15档新闻节目的直播。

  可以说,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融合程度持续加深。去年全国两会报道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助推器,也是媒体融合建设成果的展示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媒体融合搭上了5G快车。5G成为各大新闻媒体间最抢手的“新型武器”,也为媒体的最新、最快地进行报道按上了一部“助跑器”。

  “云”参与中,采访、录制、对话等报道不在话下

  技术之外,随着2020全国两会的开始,“云采访”“云录制”“云对话”“云访谈”等“云”方式也成为各地媒体报道两会的关键。特殊的两会情况,让云对话成为一大特色,各地媒体在“云”框架下,推出了多种表达形式的报道,如“云采访”“云录制”“云对话”等,多角度、全方位聚焦两会热点。

  身在疫情防控主战场,在报道方式上,湖北广播电视台探索构建“一线尖兵团+云连线记者团+大屏编辑组+新媒体原创团队”的云采访全链条生产机制,5名赴京记者担当“尖兵团”,每人在武汉都配有固定团队,形成前方调度后方、后方支持前方的配合打法进行报道。

  在报道中,湖北广播电视台使用“云回传”摄像机,记者把“转播车”背身上。记者在现场拍摄的同时,可以实时完成低码率版本回传,并通过云端低码率编辑,实现所需素材原始码率版本的回传——这相当于把直播车背在身上。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再到云访谈、云录制,“云采访”也是甘肃广电总台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一种全新的尝试。利用微信、腾讯视频、钉钉等工具,进行“云采访”。充分挖掘总台全媒体指挥中心的系统优势,利用微信、腾讯视频、钉钉等工具,根据两会的日程,每次邀请数位住甘全国政协委员进行视频座谈,就既定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还有贵州广播电视台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及时转变采访方式,充分利用以“动静”为旗舰的传播矩阵,突出融媒体传播特色优势,创新性采用“云”连线,精心策划“云”听、“云”议、“云”评、“云”说两会等特色专栏,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语音等与代表委员展开互动。如5月22日至29日,每两天播出两会特别访谈《云听两会——东西部十省市代表委员话小康》,从脱贫攻坚、农村产业革命、东西部帮扶、区域经济、共抗疫情、共促经济等共性话题邀请贵州及全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访谈。

  同时,一些以“云访谈”为关键词的内容版块也在同步发力。5月21日至28日,广西卫视推出《2020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该节目设置多个内容版块,“两会云访谈”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通过演播室主持人与代表委员、特邀嘉宾多方视频连线,以隔空对话的形式传递并解读两会信息。

  手机云直播则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最终在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中所运用的方式。通过“云”手段,提前策划,记者一对一沟通联系所有代表委员,以远程视频连线或指导手机自拍的方式,报道团队完成了大量的“云”上采访工作。

  同时,由于今年全国两会的不少现场采取云发布、云会议、云通道等形式,“看看新闻Knews”全力做好今年两会视频直播的全网分发和拆条制作,策划推出“云两会”系列直播,同时第一时间对整段直播视频进行拆条分发,进行更加符合互联网特性的再加工、再传播。

  2020全国两会已经闭幕,但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一直以来,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是媒体融合的创新地,也是媒体人的“练兵场”。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家媒体纷纷亮技,新技术、新融合不断推陈出新、纷繁呈现,也各自交出了媒体融合课题的精彩试卷。

【责任编辑: 张丽欢 】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