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人民日报:短视频火爆背后内容低俗问题必须加强监管

导语:短视频低俗违规内容需要坚决整治,为营造优质内容生态,平台还应以“用户思维”做精管理、做精引导。

  

  近年来,一批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热。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4亿。然而,短视频火爆的背后也存在内容低俗等问题。加强监管和治理才能促进更多的优质短视频“唱主角”。

  用户规模超2.4亿,既满足了用户视听需求又易于参与互动

  “几乎每天,我都会花不少时间看短视频。”小尹是名在校研究生,自从前一阵下载了几个短视频APP,观看短视频便成了他的新喜好。从热门舞蹈到流行歌曲,从搞笑视频到配音表演,小尹认为,“每条都不长,可以打发排队和等车等零碎时间。”

  有媒体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者每天会花费半小时以上观看短视频。有些受访者表示,在消磨时间的同时,也能学到不少生活妙招。“我比较喜欢介绍生活技巧的短视频,比如教做饭、缝衣服、拍照等。”家住北京的小郭告诉记者,“有些介绍烹饪和拍照技巧的短视频简单易学,看得多了,平台会持续推荐类似内容。”

  “短视频能‘火’,主要是供需两端双重作用的结果。”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说,“在需求端,短视频满足了信息碎片化时代用户的视听需求;在供给端,不少短视频平台依据算法推荐给用户喜好的内容,并调动其拍摄、上传的积极性,从而丰富了平台内容。”

  从围观到参与,短视频不仅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更集聚起了众多“表演者”。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洛,至今已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84条作品,既有近期热门的手指舞,也有搞怪幽默的配音独白,“发现有趣的短视频,我就会模仿着拍一段,我也乐于看到别人点赞。”

  一项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在网上发布过自制的短视频,其中近20%受访者“发布过很多”。“短视频平台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要用户。这一群体个性鲜明、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付晓光分析说,一些短视频在内容上可复制性和可参与性高,易于吸引用户参与,助推更广泛的传播。

  《2017—2018年中国短视频产业趋势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超2.4亿,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达3.53亿。高流量和高人气意味着可观的盈利前景。有业内人士指出,短视频平台盈利主要来自信息流广告、直播打赏等。短视频不仅捧火了平台,也为用户提供了“内容变现”的机会,吸引着广告商的目光。

  简单追逐流量不可取,注重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的内容更受青睐

  堆了满桌食物,狼吞虎咽,不时朝镜头喊着“求关注求点赞”;以夸张妆容或奇装异服吸引眼球,却美其名曰“才艺表演”;趁同伴不注意搞恶作剧,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一些视频上传者为求关注,不惜以出格行为哗众取宠,引发不少网友的吐槽。

  “简单追逐流量的观念非常不可取。”付晓光认为,一部分用户上传的不合规内容,意图在于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但赚取流量的底线必须坚守,网上内容也应传播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短视频时长较短,信息量有限,要出新出彩比较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表示,但出新出彩的方式并非只有搞笑与模仿,可尝试借鉴高端传统视听节目,吸收有益有趣的内容,才能有助于兼顾大众化传播和视频内容质量提升,体现更多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

  “领奖先要手续费,买个教训实在贵。陌生电话不牢靠,寄钱汇款是全套……”在快手平台上,“明Sir”有着210多万粉丝,这位“网红警察”来自湖北随县公安局洪山派出所,通过短视频宣传法律知识和防诈骗技巧,风趣幽默,获得众多关注。

  “一开始我不明白‘举头望明月’的‘举头’什么意思。”视频中的外国友人认真地回答问题。这则视频由一群中外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拍摄制作。“我们希望通过展示外国人在融入中国文化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展现外国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从觉得新鲜、困惑到尝试融入、最终互相理解的过程。”协会创始人之一方晔顿介绍说。独特新颖的视角和街采问答的形式,让这些有趣的短视频广泛传播,目前该团队制作的80余支短视频点击量已超过20亿次,拥有600多万中外粉丝。

  “在同质化和泛娱乐化趋势下,用户对单纯搞笑和夸张的视频已审美疲劳,注重文化特质和深度的内容会更受青睐。”方晔顿认为,短视频应兼具娱乐性和反思性,让用户在视听享受同时收获思考。

  平台应承担起内容审核责任,优化算法推荐,营造优质内容生态

  今年3月,一些平台频频播出“少儿不宜”、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短视频,引发大众关注。因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国家网信办日前依法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对其提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全面整改,要求暂停相关算法推荐功能,并将一批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效果如何,仍需时间检验。

  整治问题视频,一些短视频平台尝试做到防治结合,重视内容审核。目前,相关短视频平台在扩充审核队伍、完善审核机制基础上,推进机器学习、人脸识别等技术在内容审核环节的应用,以提高审核精准度和覆盖面。

  要避免低俗流行,优化算法推荐不容忽视。李俊慧认为,短视频平台应实现对不同类别的内容给予不同权重的算法推荐,让更多知识性、正能量的优质内容获得更高权重。

  有专家指出,低俗违规内容需要坚决整治,而要营造优质内容生态,平台还应以“用户思维”做精管理、做精引导。陈昌凤表示,低俗违规视频频现,责任应由多方承担,对其治理也应多方合力。平台要担起维护网络空间的社会责任,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也应成为把关的重要环节,如此才可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李俊慧建议,作为短视频内容的制作者,用户公开上传视频内容时,不能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线,也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做到传播内容积极向上,避免低俗。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