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1+1+1不止于3!揭秘三台合一的“三网”如何新作为?

导语:作为三台的网络端重要发声平台,央广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三家兄弟网站也开始打造“三网融合”的新作为。

  央媒“三台融合”成为了近三个月以来行业聚焦的重点。

  作为三台的网络端重要发声平台,央广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三家兄弟网站(以下简称“三网”)也开始打造“三网融合”的新作为,全面发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揭牌和重大时政会议、重点行业盛会等大事报道;

  以“舆论场新作为”“采写端新模式”“分发端新机制”打破传统运作体系的桎梏;以联动跨界的资源优势和全新机制的巨大活力,升级传播思维;以开拓网络端新蓝海的决心,助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网融合传播迈向新高度。

  产品设计不止于3:在采写端打造新模式

  近三个月来,无论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次以主办方身份亮相的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十九大以来首次举行的国际影视节目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影视节目展,还是6月11日开幕的2018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央媒“三网”都始终借力国际性、区域性的行业盛会,以多元化产品设计作为重点抓手,通过求同存异聚合力,通过同战线生产出精品,通过壁垒打通提高“实战”能力。

  

  “三网”于上述行业盛会中着力打通人才端,把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借助强大的专业厚度,“三网”报道了更多会场以外的垂直性信息,为总台的融合措施背书,实现了品牌效益和宣传报道的合二共赢,并在有效盘活三网优势资源的同时,也丰富了电影节报道的思想性和专业性,在文娱影视产业发出了属于总台的声音,为扩充多样态的信源存量空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样本。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三网”相继推出了《总台记者“融合”触电电影节:我们准备好了!》《1+1+1>3 三网融合进入新时代 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们来了》《北京影视政策发布会总台记者“一个话筒”精准提问》《你好,同事!总台记者相约电影嘉年华》等多篇新媒体原创报道,而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三网”共同制作了《2018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融合报道日历》,即时汇总、预告当天以及次日的精彩议程。

  “三网”采编队伍在这期间进行的多项共同策划与联合采访,为议题的设定留余更多的空间,不断推出《致敬经典——华语电影这些年》《中外合拍电影不断缔造票房神话》《大银幕小屏幕齐发力中国电影迎新发展》《漫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深度稿件让呈现给用户的内容更科学、更丰富。

  

  以上举措有效扩展了“三网”媒体业务之外新的产业项目,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充分展现三台集中优势资源与信息共享的深融优势,为突出总台融媒体旗舰地位与形象助力。

  “三网”融合的长期推广将让多元化的内容设计形成持续长久的运转方案,各平台的资源配置效率也会在数量和质量的追求道路上得到长足的提升。

  传播渠道不止于3:在分发端打造新机制

  据了解,总台总编室和“三网”联合建立了“总台‘一键触发’群”——实现一个指令,“三网”同步。在分发上的时间同步带动渠道上的强势铺排推广,使得“三网”在宣传报道资源调配上相统筹相协调,达到宣传报道发布的第一时间占领舆论场的终极目的。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揭牌为例。当日上午,三家网站同时转发《快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举行揭牌仪式》,随后,“三网”同步转发《你好,总台|用心耕耘梦想花开》《总台来了!讲更好“中国故事”传更远“中国之声”》《新时代:中国之声》等微视频及综述稿,或使用轻快化的画风,或采用丰富的历史素材,展现了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新时代国家媒体航母建设的思路、决心与成就。

  

  还有在庆祝建党97周年前夕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广播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据了解,该部作品是立足于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纪实文学《梁家河》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纪录片、音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广播音频特色与多媒体传播特点改编录制而成;其新媒体版近日通过“三网”在全网播发,引起普遍反响。

  

  融合分发的生产模式促使前端设计思路的多元,同质化的选题将不复存在。共同分发的机制通过用户平台、产品形式、传播渠道的叠加,也将有效汇聚新媒体传播动能,实现“1+1+1>3”的传播效果。

  互联网热点频出的今天,想要迅速实现覆盖全民的传播格局,需要平台矩阵的强大力量。“三网”的公信力和传播力毋庸置疑,而全新的分发机制、全新的视听视界也将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重大事件报道不止于3:在舆论场打造新高度

  众所周知,“三网”在PC端拥有强大的用户覆盖群和传播公信力,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也需要它们发出既迅速又权威的“中国之声”。而三台融合,又为他们在舆论场打造全新作为创造了契机。

  今年4月举行的博鳌年会上“三台”记者首度同框亮相,而在6月举行的主场外交之一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三网”记者也在青岛峰会新闻中心内首次以融合直播的形式共同报道了青岛峰会盛况。

  

  备受关注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报道中,“三网”则统一使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呼号。通过优质报道资源的集中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内容设计,打造出极具互联网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通过多频共振的平台优势,提升了“三网”在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场影响力,让主流阵地更加牢固。

  会议期间,“三网”陆续推出“小切口、深内容”的系列时政特稿和短小精悍,多角度、多声部、集束化的时评、快评,与三台的时政权威发布的新闻本体形成互补;一方面创新时政评论的既有发布方式——在网络端优先发布,一方面深谙互联网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让文章接地气、贴民心。

  实际上,重大“国家级”事件会极大增强用户的主动关注度,这也是媒体机构优化采编队伍结构、提升报道水平质量、展示自身新闻实力的绝佳舞台。“三网融合”对重大事件报道的“融合”试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全景式体系。

  据悉,下一步“三网”将继续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集合资源、优化重组,提升用户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社会聚合力,在重大国家级事件中发出更强有力的“中国之声”。

  写在最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指出:“要继续加大和加快宣传报道工作的融合力度与步伐,形成新机制,打造新平台,树立新品牌,使之产生“1+1+1>3”的效果。”

  齐心办大事,聚力出实效。“三网”在实践中已经开始探索总台新媒体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机制。我们期待未来央广网、国际在线、央视网将能继续追求传播效益的最大化,重塑“三网”品牌,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融媒体传播助燃加速。

  因为立足媒体融合的深水区,新的协同传播机制已经展开,“三台融合”为“三网融合”创造了新机遇和新空间,这是一场多终端资源与用户互动链接的博弈,这更是一次对互联网传播能力的考验大战。

【责任编辑: 白晶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