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暴风集团深陷风暴 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紧绷

导语:7月6日,暴风集团公告显示,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为由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控股股东冯鑫名下暴风集团部分股票被司法冻结。

  在创业板曾经创造连续29个涨停的暴风集团,上市三年之后开始裸泳。

  7月6日,暴风集团公告显示,中信资本(深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资本”)以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为由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控股股东冯鑫名下暴风集团部分股票被司法冻结。被冻结股份占冯鑫所持股份的4.65%,占暴风集团总股本的0.99%。冯鑫持有暴风集团21.34%股份。

  另据5月31日公告,冯鑫当时累计质押暴风集团的股份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5.35%。也就是说,冯鑫持有暴风集团的全部股份目前要么被质押、要么被冻结。

  此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7月9日,暴风集团跌停。7月10日,暴风集团官方微信号刊发万字长文,复盘上市三年以来决策上的对与错,并对外强调风险和压力在冯鑫身上,暴风集团是健康的。7月10日,暴风集团反弹4.71%。

  但7月10日收盘后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要求该公司结合冯鑫的履约能力,回答自己“是否存在控制权变更的风险”等问题。7月11日暴风集团再度大跌5.47%。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薛云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虽然暴风集团谈不上财务危机,但相对于上市之前财务风险显然恶化。2017年暴风集团勉强维持正常资金周转,如果主营业务2018年没有大的起色,将爆发更大的财务风险。

  暴风集团相关人士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以公告等官方消息为准。

  “股王”褪色

  暴风集团2007年1月由冯鑫创立,因运营暴风影音闻名互联网业界,主营业务为互联网视频及相关服务。2015年3月24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并迅速成为整个A股的明星。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暴风集团发行价7.14元/股,上市首日大涨43.98%,此后连续29个涨停板创造了A股连续涨停的历史纪录,一路冲到148.27元/股。到2015年5月6日才打开涨停板,此后又陆续出现8个涨停,到2015年5月21日股价曾触及最高点327.01元/股。

  上市不到两个月时间,暴风集团最高价较发行价涨了近45倍。癫狂的涨势让人们对暴风集团的看法产生巨大的分歧,或称“妖股之王”,或视之为创业板的贵州茅台,捧为2015年A股十大“牛股”之首。

  从风光一时到盛极而衰,暴风集团印证了巴菲特的名言:“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截至7月11日,暴风集团的股价已经下跌到了12.62元/股,与最高价327.01元/股的时候相比,股价和市值都缩水了96%。即便是2018年以来,暴风集团也从21.90元/股跌到了12.62元/股,股价和市值也都缩水了42%。

  薛云奎认为暴风集团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虽然商业模式富于想象,但从销售规模来说,“(2014年)3.86亿元的年度销售收入无论如何无法撑起360亿元的市值,因此泡沫破灭是迟早的。”

  财务数据显示,暴风集团2014年至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6亿元、6.52亿元、16.47亿元、19.14亿元,但其净利润从2014年的4194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1.73亿元,此后又降到2016年的5281万元、2017年的5513万元。

  2018年以来,暴风集团经营状况迅速恶化。财报显示,暴风集团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降13.7%,实现净利润-2954万元、同比下降79.27%。

  薛云奎认为,从财务上分析,暴风集团最近三年营收见涨但净利润不见涨甚至亏损的原因在于:暴风集团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就是互联网时代曾经非常经典的“免费+广告”模式,但暴风集团的免费平台对于广告客户来说已经失去吸引力。

  数据显示,在暴风集团2014年3.86亿元的营业收入中,3.43亿元是广告收入,营收占比为89%;2015年、2016年广告收入虽然增长到4.62亿元、5.78亿元,但营收占比分别降到了70%、35%;2017年广告收入甚至下滑到了4.27亿元,营收占比也降到了22%。

  银河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暴风集团的营收结构来看,暴风TV等硬件销售已经替代广告业务成为暴风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17年营收版图中,67%的营收已经是暴风TV等硬件销售。但暴风TV上市以后,面临小米、乐视等互联网电视品牌的激烈竞争,走低价圈占用户的策略,毛利率低至-7.15%,这说明暴风TV越卖越亏,所以说暴风TV等硬件销售规模越大、占比越高,暴风集团就更容易出现亏损。

  贪大求全

  暴风集团如何从万众瞩目的创业板“股王”沦落到了今天的地步?

  在薛云奎看来,是因为该公司“自上市以来,为了追求更快速的销售增长,开始转型硬件业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暴风集团已然变身为硬件提供商,尤其是电视机产品提供商,而非互联网平台提供商,这种做法完全脱离自己的主战场和核心优势,除大幅增加销售收入外,电视机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必然会导致该公司品牌与竞争力大幅下降”。

  前述分析师认为,暴风集团上市之后,从暴风影音一直扩张到了暴风电视、虚拟现实、暴风体育等多个领域,试图从单一视频业务扩展到涵盖互联网视频、VR、智能家庭娱乐、直播、影视文化、互联网游戏、O2O等业态的“联邦生态”。其中,红极一时的VR项目,一度被视为暴风集团的核心业务,但这个项目极度烧钱,加之技术不成熟、内容匮乏等原因,最终以亏损和股权转让收场。现在暴风集团all for TV,但暴风TV却是越做越亏的项目。

  暴风集团在7月10日公开的《三年大考,暴风雨中的暴风——冯鑫的内部两小时长谈》(以下简称《长谈》)一文中,冯鑫也承认,“现在回头来看,当时还是有膨胀心态。比如有100块钱做50块钱的事是一种状态,有100块钱干200块钱的事,是另一个状态。或者觉得5件事都对,但以你和团队的能力,只能干一到两件事。”

  上市以后,暴风集团确实犯了贪大求全的大忌。《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 2015年4月,暴风集团对暴风魔镜增资扩股;上市不到两个月,暴风集团在2015年5月宣布扩大业务线新战略,从一家网络视频企业转向DT时代的互联网娱乐平台;2015年7月合资成立暴风TV;2015年8月对外发布“暴风加油站”项目,宣布将免费提供电影、电视剧、音乐、电子书、游戏等资源的下载和观看服务;从2015年10月起,暴风集团先计划以6亿元收购一家从事文学作品版权运营的公司;2016年3月又拟斥资31.05亿元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甘普科技100%股权、稻草熊影业60%股权、立动科技100%股权,但该方案在2016年6月被监管机构否决;与此同时,暴风集团2016年6月又合资1亿元设立暴风体育,主要发展体育文化业务。

  跑马圈地让暴风集团饱受资金压力。本报记者发现,面对资金压力,暴风集团首先是通过吸收外部投资获取现金,其中2015年获得2.94亿元、2016年获得3.37亿元,其次是在2017年7月向5家银行申请2.9亿元的授信额度,另外是冯鑫不断质押股权换取资金,导致冯鑫所持股份当中的95.35%都被质押。

  相关媒体披露,冯鑫所质押的股权平仓线在10~12元之间,随着近日暴风集团股价跌至13元/股以下,冯鑫面临的爆仓危机已经是越来越严峻。

  被冻结的股份,按照《长谈》中冯鑫的说法,“中信资本是暴风魔镜一个股东,2017年提出提前撤资,可能的原因是对VR行业的判断⋯⋯我们答应撤资的要求,由我个人出资回购暴风魔镜股份,投资额在8000万元左右,已经还了5000万元,由于我个人也没有什么其他财产,股票也基本上都质押了,到现在还剩下4000万元(含利息1000万元),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导致目前的司法冻结。”

  记者通过天眼查平台发现,中信资本领投暴风魔镜2016年1月的B轮2.1亿元融资,但具体投资金额不详。

  对于目前的压力,《长谈》中,冯鑫认为,“第一我的股权现在基本都质押了,当前股市整体走势低迷,质押价格的压力是不断增大的。第二暴风体系下的公司在融资的时候,我承担的一些融资担保压力,可能会转变成债务压力。”对于上市公司,冯鑫表示:“从财务上来看,其实压力蛮小的,它本身的债务压力很小,前段时间有5000万元融资的消息,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但从数量级来讲是很小的压力。”

  薛云奎指出,暴风集团2017年末的负债余额为19.15亿元,占总资产的64.86%,较2016年末的67.69%略有下降,这表明该公司财务风险有所降低;但就短期而言,该公司2017年流动负债余额18.76亿元,同期流动资产余额18.28亿元,也就是说该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资金周转捉襟见肘,容易发生挤兑风险。

  前述券商分析师认为,生态体系崩塌、电视硬件亏损、流动性不足以及金融机构踩踏等乐视危机的状况,暴风集团或有相似之处,暴风集团应根据前车之鉴,避免走向真正的危机。

【责任编辑: 胥雪琪 】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