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格兰旗下网站:中广互联  格视网  卫星界  社区
登录注册

登录X

没有账号?  快速注册>

首页新闻正文

禅悟破解广电困局的常识(3)——单亲

导语:单亲,又称单亲家庭,一般是指离异家庭。广义的单亲包括丧偶,对于孩子而言,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也会有单亲家庭的感觉。单亲家庭不仅父亲或母亲很辛苦,而且孩子也容易产生心理上或性格上的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容易会出现七个心理上或性格上的问题。

  单亲,又称单亲家庭,一般是指离异家庭。广义的单亲包括丧偶,对于孩子而言,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也会有单亲家庭的感觉。单亲家庭不仅父亲或母亲很辛苦,而且孩子也容易产生心理上或性格上的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容易会出现七个心理上或性格上的问题。

  第一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自闭”。相对父母双全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经常表现为无所适从、闷闷不乐。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单亲的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单亲孩子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第二个心理或性格的问题是“自卑”。在自卑上,单亲孩子主要表现为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甚至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单亲孩子也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单亲孩子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第三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自责”。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给予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单亲孩子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久而久之,单亲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第四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焦虑”。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孩子在单亲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单亲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单亲孩子往往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所以,单亲孩子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第五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抑郁”。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第六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妒忌”。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单亲孩子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第七个心理或性格上的问题是“逆反”。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单亲孩子也渴望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有线长期隶属于宣传体系,对体系外的事物并不了解或熟悉;或者说,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政府机构及其运作机制、要求等比较熟悉,而对经济领域的政府机构及其运作机制、要求等就不太熟悉了。如果将意识形态领域表述为“父系”,将经济领域表述为“母系”;那么, 有线就是长期跟“爹”长大,很少跟“妈”打交道;或者是熟悉“爹”,不太熟悉“妈”。由于有线不太熟悉“妈”,不太懂得政府或意识形态以外的事物及其运作;例如,智慧城市,广电对“城市”是怎么回事?都不太明白,还谈什么“智慧”?更别谈什么“智慧城市”……。

  企业同人一样,有些有线如同长期跟“爹”长大、形同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或性格上也会产生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自闭”。有些有线网络公司的员工很少出来与人交往和交流,甚至连出差学习、参加会议等都变成了福利待遇。遇到“三网融合”、IP TV、OTT,好像失宠的孩子一样,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双向网改造早就该干事情,讨论过来,议论过去,犹豫不决;其实双向网络的各种技术都可以,都有实证的案例,互有优劣, 没有一个技术方案是十全十美的……。由于什么问题自己闷在心理,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生怕别人瞧不起。例如,原来的同轴,不是不行,而是当时建网时候,没有按照双向网络的同轴电缆网的要求去做,怕担责任;死活咬定是技术落后了,把当时历史造成的过错,死活闷在心理,是典型的自闭症的表现。

  其次是“自卑”。明哲保身是有线行业普遍的文化现象,遇到事情,不是埋怨别人,就是找出一大堆客观理由,实际上这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此外,对朋友们善意的批评或与其想法不一致的建议,不仅经常表现为误解,甚至表现出敌意。

  再者是“自责”。有些有线面对IP TV的胆怯,总是认为有线不行。有线在“自卑”和“自责”上表现为双面性,一方面强调客观,什么出口啊,什么政策啊,什么没钱啊;另一方面又自我鄙视、自我轻蔑,甚至“没起子”。此外,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生怕出错……。

  第四是“焦虑”。有线一方面表现为攻击性很强,甚至对谁都先持有敌视态度;另一方面就是什么都讨价还价,过于算计或过于斤斤计较、甚至故意不守信用,已是有些地区的普遍文化。某些当家的,特别怕舆论,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这是典型的焦虑症现象。

  第五是“抑郁”。有线的社会朋友不多,有些地区百姓也不觉得有线好,尽管有线拼命标榜自己怎么好;除了一些历史和社会原因外,也是有线长期表现为对社会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等抑郁症表现造成的。很多同仁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也是抑郁症的表现。有线表现的过激、非理性的行为,如非法传输异地直播节目、甚至凤凰卫视等,是压抑太久后爆发出来的抑郁症表现。

  第六是“妒忌”。对电信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有线会表现出对体制保护的特别依恋或依赖,甚至由于妒忌导致极端的违规行为。

  第七是“逆反”。历史上,一些有线是由“三产”发展起来的,由于多数“三产”不受企业重视,甚至是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因此,有线骨子里就“逆反”的基因。现在,有线由“唯一”变成了“之一”,有线渴望保持原来的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例如,不惜用干扰的方式,干扰直播卫星和地面广播。

  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各种心理或性格上缺陷,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心理治疗,否则不仅对孩子不利,将来也对社会不利;当然,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

  企业也有人格化命题,此文的目的旨在希望有线的人格更加完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责任编辑: 温靖 】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专栏作者

热门标签

作者专栏更多

关注我们

    中广互联
  1. 大视频行业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社群平台,重要新闻、热点观察、深度评论分析,推动电视行业与各行各业的连接。

  2. 电视瞭望塔
  3. 集合电视台、网络视听、潮科技等各种好玩信息。

  4. 5G Plus
  5. 专注于报道广电行业新鲜5G资讯,致力于成为广电行业有权威、有深度的5G自媒体平台。

  6. 4K8K
  7. UHD、4K、8K的最新资讯和最深入的分析,都在这里。

  8. 中广圈子
  9. 视频产业的专业圈子,人脉、活动、社区,就等你来。

  10. 格兰研究
  11. 我们只沉淀有深度的信息和数据。

  12. 卫星界
  13. 致力于卫星电视信息、卫星通信技术、天地一体网络应用案例、以及广电、通信等产业的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技术资讯的传播。